在漢末三國時期,如果說經歷的豐富,劉備顯然的一生,顯然要比曹操、孫權等諸侯坎坷多了。雖然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可是,等到劉備出生時,已經是家道中落,和尋常百姓沒有多大區別。在此基礎上,劉備的起點,無疑要明顯低於曹操和孫權。可是,憑藉著不服輸的勇氣,劉備儘管顛沛流離,數次遭遇險境,卻還是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事業。
公元219年,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終於正面擊敗了曹操。在漢中之戰後,劉備坐擁荊州三郡、益州以及漢中之地,可謂來到了自己的巔峰。可是,高峰和低谷之間,往往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在漢中之戰後,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失敗被殺,而劉備也打輸了夷陵之戰。那麼,問題來了,從襄樊之戰到夷陵之戰,蜀漢的損失到底有多大?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對此,在筆者看來,從襄樊之戰到夷陵之戰,蜀漢的損失主要體現在地盤、人才、兵力這三個方面
地盤:丟失荊州三郡和東三郡
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外加從東吳借來的南郡,也即總共五個郡。但是,公元215年,湘水劃界時,劉備和孫權平分荊州,即以湘水為界,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因此,自公元215年開始,關羽手中實際上只有荊州三郡了,這三個郡分別為南郡、零陵郡、武陵。襄樊之戰中,關羽兵敗被殺,這三個郡也被呂蒙兵不血刃地奪走了。
至於東三郡,指的是房陵、上庸、西城3郡,也被稱之為上庸三郡。漢中之戰後,劉封、孟達奪取了房陵、上庸、西城3郡。可是,在襄樊之戰後,劉封和孟達不和,後者投靠曹魏。孟達投降魏國之後,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與徐晃助孟達襲取東三郡。因此,在襄樊之戰後,蜀漢還失去了房陵、上庸、西城3郡。而東三郡的丟失,可以說是襄樊之戰引起的連鎖反應。
由此,從襄樊之戰到夷陵之戰,蜀漢在地盤上一度丟失了六個郡的疆域。在漢末三國時期,六個郡的地盤,實際上已經接近一個州了。而在當時,整個天下才只有十多個州。比如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了。所以,丟失荊州三郡和東三郡,可以說是劉備勢力損失了半壁江山。
兵馬:10萬左右的大軍蕩然無存
襄樊之戰中,關羽兵敗麥城,這讓蜀漢在荊州的兵力全部損失。針對關羽在荊州的兵力,大部分學者認為在4萬—5萬之間。比如在水淹七軍中,於禁率領的人馬在3萬左右,而關羽可以包圍襄樊,並俘獲於禁等人,其兵力應該不會低於3萬。同時,考慮到關羽在荊州後方留守的兵力,所以推測關羽擁有4萬—5萬大軍。在襄樊之戰時,這些兵馬要麼陣亡,要麼投降,自然是損失殆盡了。
夷陵之戰中,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後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蠻夷加入,總兵力應達到五萬)。在夷陵之戰,東吳陸遜的兵力,也在5萬左右。最後的結果,大家應該非常清楚了,不僅蜀軍傷忙慘重,連劉備都差一點沒能逃過一劫。因此,在夷陵之戰中,蜀漢直接損失了5萬左右的兵馬。
此外,東三郡的丟失,也可能導致蜀漢損失上萬人的兵力。將這些損失算在一起的話,劉備總共損失了10萬大軍。值得注意的是,在夷陵之戰後,經過諸葛亮恢復元氣的蜀漢,也才只有10萬兵力。因此,如果沒有丟失這10萬大軍,諸葛亮在北伐曹魏時,自然不會在兵馬上捉襟見肘了。而這,很可能會影響到三國歷史的走向。
人才:不計其數
俗語有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10萬大軍的損失固然慘重,可是文臣武將等人才的丟失,同樣讓人痛惜不已。在襄樊之戰中,關羽、關平、趙累等將領被東吳斬殺,傅士仁、麋芳等蜀漢在荊州的官吏,則大部分歸降了東吳。
夷陵之戰中,馮習、張南、傅肜、沙摩柯等人戰死沙場,杜路、劉寧等人則歸降東吳。至於馬謖的兄長馬良,也在夷陵之戰中被殺。對此,在筆者看來,夷陵之戰中,蜀漢損失的主要還是年輕將領,也即劉備希望借此來培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老將的繼承人。
結果,讓人惋惜的是,這些年輕將領大部分殞命,讓劉備的培養計劃落空。此外,襄樊之戰後,劉封被賜死,孟達背叛蜀漢,夷陵之戰中,黃權無奈歸降曹魏,這些都是蜀漢在人才上的損失。因此,這些人才上的損失,可謂不計其數,難以用一個準確的數字來評價。綜上,從襄樊之戰到夷陵之戰中,蜀漢在地盤、兵力、人才這三個方面都可謂損失半壁江山,這也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強調「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的重要原因。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