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曹魏將領夏侯惇和曹仁,曹操更看重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同時曹魏將領夏侯惇和曹仁,曹操更看重誰?

曹操心中,夏侯惇和曹仁誰更重要?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三國演義中,曹操雄才偉略,以匡扶漢室江山為己任,統一支離破碎的北方。這也為曹丕以魏代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能建立不世之功,離不開他的能征善戰的武將們。這些武將分為兩個系統,即「曹魏宗親八虎騎」和五虎上將,其中以曹魏宗親八虎騎為尊。而在曹魏宗親八虎騎中,以「獨眼將軍」夏侯惇和和「天人之稱」的曹仁為尊。那麼,在曹操心中,夏侯惇和曹仁,誰更重要一些呢?

個人認為是夏侯惇,因為他具有曹仁所不具備的這三個優勢,分析如下。

其一,夏侯惇和曹操有血緣關係,而曹仁只是沒血緣關係的從祖弟。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本姓夏侯,只是由於他的父親曹嵩被過繼給大宦官曹騰,才改姓曹的。因此,曹操和夏侯惇是同一個祖先,都是西漢太僕夏侯嬰的後代,流淌著共同的血液。血濃於水,雖然曹操和夏侯惇的血緣關係很稀薄,那也比沒有血緣關係的曹仁親近。

曹仁,雖然是曹操的從祖弟,也就是說他們兩人有著共同的曾祖父曹萌(曹節)。可是曹操的祖父是個大太監啊,自己只是祖父曹騰的養子之子。本質上,曹操和曹仁沒有血緣關係。因此,注重血緣關係的曹操對於夏侯惇更加親近。

其二,夏侯惇勇猛無敵,而曹仁善於守城。

早在曹操討伐董卓時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各自帶著千人,來投奔曹操,組成了曹操的班底。夏侯惇比曹仁稍早點投奔曹操,也受到了曹操的信任,被任命為司馬,後來升為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演義中,夏侯惇作戰勇猛,多次作為先鋒,衝鋒陷陣,還勇於挑戰呂布。他為了曹操的霸業,還搭上了一隻眼睛,可悲可歎。正史中,夏侯惇也並不遜色,他十四歲時殺死羞辱自己老師之人。

他跟隨曹操起兵後,在一次與呂布的交戰中,被詐降的將領劫持為人質,向其索要珍貴物資。夏侯惇不屈不撓,沒有屈服,還號召手下士兵不必顧忌自己安危,滅殺劫匪。他的副將韓浩指揮有方,嚇得劫匪放開夏侯惇,舉手投降。《三國誌》中記載如下:

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遽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責,皆斬之。

曹仁,略晚於夏侯惇追隨曹操,也屬於早期曹操的班底,被任命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他的才能,更加側重於防禦。曹仁是三國時期的防守專家。面對威震華夏的關羽大軍,兵少將寡的曹仁臨危不懼,防禦樊城達數月之久。

即使是在關羽水淹七軍,彈盡糧絕、樊城倒灌的極端不利情況下,曹仁也頂住壓力,成功支撐到了第二路徐晃援軍的到來,並與之圍點打援,成功擊潰關羽。他的守城策略,已經能和魏延的「重門之策」相媲美了。

可是,在開疆擴土時期,曹操最需要的是能衝鋒陷陣的大將,幕後英雄曹仁相對有那麼顯眼。這一點,蜀漢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就是為啥魏延沒有排入五虎上將的原因之一。

其三,夏侯惇「不受漢職」,而曹仁品行不端。

夏侯惇為人儉樸,一生不置產業,去世時,家無餘財,他把自己所得賞賜都發給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他還有一個高風亮節的地方,也是被曹操所讚賞的地方是「不受漢職」。跟隨曹操打天下的將領們,本質上都屬於曹操魏公國的將軍。好多將領都被授予魏公國的官號,名義上,他們歸魏公曹操所統領。

曹操認為夏侯惇和他同殿為臣,不應該屈居自己之下,應該授予漢官職。而夏侯惇卻堅持不受,認為自己屬於魏,忠於魏,接受漢官職不合適,應該接受魏官職。曹操爭執不過,最終只能答應夏侯惇請求,任命他為魏前將軍。

反觀曹仁,他就沒有夏侯惇那樣的高風亮節。如公元218年,他在出鎮曹操所佔領的荊州區域時,橫徵暴斂,大大增加了當地人民的繇役。這一年十月,荊州境內的宛城官民爆發了,宛城守將侯音反叛,他與關羽聯合,公然反對曹仁的統治。

雖然曹仁經過四個月的征戰,攻破宛城,滅殺侯音,可是這次叛亂造成的影響很惡劣。曹仁在樊城失去了民心,被關羽抓住機會,圍困於樊城,久久不能脫身。

總結:本來夏侯惇和曹仁分別代表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都是各自家族的代表,跟隨曹操,建立了不世之功,兩人地位相同。可是由於夏侯惇具有曹仁所沒有的這三個優勢,在曹操的心目中,夏侯惇比曹仁更重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