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東吳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263年,蜀漢宣告滅亡。正所謂唇亡齒寒,隨著蜀漢覆滅,吳蜀聯盟宣告破裂,面對蜀漢滅亡,東吳方面迅速作出反應。吳主孫休先後派出兩軍。以著名將領陸抗為首的豪華陣容,明面上做出支援態勢,實則欲圖奪取巴東,打通入蜀通道,圖謀自保。然而巴東太守羅憲認為東吳不守信用打算吞併巴東,乾脆倒向曹魏。羅憲善於用兵,先是正面催破吳軍,而面對陸抗率領的三萬主力又堅守了足足半年,先後兩戰使得羅憲一舉成名。
經過長達6個月的攻防戰。羅憲部死傷慘重,而且因為瘟疫死亡過半,羅憲不得不向司馬昭求援。司馬昭認為蜀中剛剛經歷了鍾會姜維之亂,不宜用兵,因此命荊州刺史胡烈圍魏救趙,攻打吳軍久蜀據點西陵,陸抗在腹背受敵之下不得不選擇退兵。奪取入蜀通道計劃宣告失敗,從此東吳滅亡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一、英主孫休早逝,暴群孫皓上位
就在蜀漢滅亡的第二年,吳主孫休英年早逝,不過而立之年。在三嗣主當中,孫休無疑是最精明的一位,他在位不過短短六年,誅滅權臣、重視教育和衣桑,雖然過於寵信張布等人,不過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與先後權臣們架空的孫亮、暴虐的孫皓相比,孫休絕對是一位明主。孫休是有兒子的,但是他去世時也才30歲,其子自然也大不到哪裡去。幼主孫亮即位的悲劇尚未遠去,蜀漢滅亡的陰影就在眼前,朝野上下普遍想要擁立一位年長的國君。
老臣張布和濮陽興說服朱太后以孫皓即位,時年23歲的孫皓登基稱帝,是為吳末帝。孫皓初登基時也曾有一番作為,下令撫恤人民,開倉賑濟,減省宮女,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期待。然而環境是會影響人的,當他的屁股坐在了萬人之上,生殺予奪操持於一人之手, 孫皓很快便暴露出了本性。他性格暴虐,好酒色,聽說濮陽興、張布等人懊悔擁立自己,毫不猶豫的便對他二人下了殺手。自古以來從龍之臣不是那麼好做的,君擇臣臣亦擇君, 張布和濮陽興的眼光無疑不怎麼樣,不過也許是孫皓的演技騙過了他們。
二、西陵之戰東吳勝利,可隨著陸抗去世,攻打晉朝變成了窮兵黷武
就在孫皓即位當年,司馬昭派遣東吳降將給孫皓送去一封書信,信中陳述形勢利害,攜帶普覆滅蜀漢之威,希望孫皓這個新君能識點相,別像是安樂公一樣,等到兵臨城下再出城投降。有來必有往,孫皓在265年派遣徐紹、孫或二人給司馬昭回信,結果徐紹剛走到濡須口,就被孫皓叫了回來,當場處死。因為有人報告徐紹稱讚中原,再這麼下去吳國就得道路以目了。以現在的目光來看,孫皓可以稱之為精神變態。可想而知,東吳國內前景昏暗。
266年2月,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晉朝開始。在孫皓的暴虐統治下,不斷有吳國將領向晉國投降,其中基至包括孫吳宗室。272年8月,孫皓徵召西陵都督步闡,但步闡不予理睬,還降了晉朝,孫皓馬上命陸抗去討伐。步闡又不是羅憲,當然不是陸抗的對手,陸抗不但擊破了步闡,而且大破前來援救的晉軍。孫皓被西陵之戰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從此之後屢次興兵攻打晉國,可是西陵之戰的勝利完全歸功於陸抗,有陸抗這道萬里長城在,東吳自然固若金湯。可是隨著陸抗在274年病逝後,對晉朝的軍事行動完全變性為窮兵黷武,損兵折將。
三、司馬炎下定決心攻吳,東吳滅亡
早在三國鼎立時期,曹魏的國力便遠遠超過蜀吳兩國之和,如今融合了魏蜀兩國的晉國,國力更是遠勝東吳,而且取得巴蜀,更是在戰略上突破了東吳賴以為生的長江防線。晉國經過了十餘年的休養生息和軍事準備,司馬炎的目光已經越過了長江。其實司馬炎早有滅吳統一之心,但是朝臣內部意見不一,因此久久難以做出決定。而荊州前線的主帥羊祜在278年重病,且很快逝世,去世前向司馬炎推薦了杜預,並且極力盛讚。
司馬炎果斷讓杜預接了羊祜的班,為滅吳戰爭做好準備。杜預第一步便是奇襲西陵,一且拿下,那麼益州的部隊便可順流而下。而自從陸抗死後,孫皓便逐漸削減了駐守的兵力,杜預一戰成功,而且利用孫皓多疑的性格,施展了借刀殺人之策,讓孫皓主動撤換了西陵守將張政。臨陣換將乃是軍中大忌,杜預認為環境已經成熟,在279年8月上書司馬炎請求開戰。
然而揚州的王渾上表扯杜預的後腿,聲稱東吳傾盡全國之力準備伐晉,朝中的反對派也趁機說三道四。司馬炎也犯了袁紹的老毛病,打算明年再伐吳,杜預大急,給司馬炎先後上了三回書。到了第三次,大臣張華看到信後苦勸司馬炎不要再猶豫,最終使得司馬炎下定決心,即刻發兵。
279年11月,司馬炎採用羊祜生前遺策,發大軍二十萬,水路齊出,兵分六路伐吳。不過接下來的主角就並非是杜預了,而是王濬,他早就在益州大力造船,編練水師,借助順流而下的優勢。王濬部可謂所向無前,以火炬燒斷橫江鐵索,擊破了吳將張象舟師萬人,率先殺進建業,孫皓宣佈投降。不過東吳也並非沒有忠節死難之臣。面對晉軍討伐,孫皓命丞相張悌督沈瑩、諸葛靚率軍三萬迎戰,張悌三人並非著名將領,三萬吳軍也是毫無鬥志。這一戰不出意外的敗了,諸葛靚帶著數百人退走,張悌不肯退,願為國戰死。張悌雖無姜維之才能,卻有姜維之志向,可惜大廈將傾,非一人所能扶也。
結束語
蜀漢滅亡之後,東吳可說是苦苦支撐。其實再往前看,當孫權背刺關羽之時,東吳與蜀漢的同盟關係已經破裂了,儘管兩國後來又建立了同盟,但這種同盟是沒那麼可靠的。況且兩國加在一起,共同伐魏,都是失敗的多,更何況,蜀國已亡,東吳獨力難支。
若是有孫休這種精明的君王,再加上數名陸抗這樣的將領,東吳未必不能夠支撐得更久一點,支撐到晉朝自己的內亂爆發,然後一統天下。可惜到了最後,只有孫皓這樣的暴君,他不但沒能夠拯救處於危機中的東吳,反而加速了東吳的滅亡。
晉朝滅了東吳後,中華大地迎來了短暫的統一,可隨即來到的卻是中國歷史上最最黑暗的時代。三國時的群雄並出,爭霸天下,到了這個混亂的時代就只剩下了權謀、奪利,以至於讓今天的人們都不想要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