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後,為什麼司馬炎等了17年才消滅東吳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三國網小編告訴你。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對於司馬炎來說,結束於戰爭不斷的三國時代,建立了西晉王朝。不過,早在公元263年,司馬氏掌握大權的魏國就消滅蜀漢了,但是,直到17年後,西晉才正式消滅東吳。那麼,問題來了,蜀漢東吳滅亡時間相差17年,這段時間司馬炎在幹什麼呢?
首先,在魏蜀吳三國中,劉備建立的蜀漢是最先滅亡的。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進攻蜀漢,迫使劉禪投降,標誌著蜀漢的正式滅亡。不過,在蜀漢滅亡後,連續發生的幾件事情,導致司馬炎等了17年才正式消滅東吳。根據史料記載,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標誌著西晉王朝的正式建立。
由此,對於司馬炎來說,雖然建立了西晉,但是,其當務之急還是要穩定自己的皇位,而不是出兵進攻東吳。對於司馬氏來說,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的努力,雖然掌握了曹魏的大權,但是,對於曹操家族及其相關的勢力,卻並沒有放棄對司馬氏的反抗,比如三國歷史上的「淮南三叛」,就讓司馬氏疲於奔命。在此背景下,雖然司馬炎建立的西晉,但是,其依然要安撫各方勢力,確保西晉內部的穩定。此外,對於剛剛佔據的蜀漢,西晉也需要時間卻消化。而這,自然延緩了司馬炎進攻東吳的進程。
不過,在筆者看來,導致司馬炎等了十多年才去滅亡東吳的原因,主要還是「秦涼之變」。根據史料記載,秦涼之變是發生在西晉初年的一場動亂,由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發起的反抗晉王朝的戰爭,從泰始六年開始到咸寧五年年末結束,歷時九年。自公元270年——279年,也即接近十年的時間中,西晉王朝都在忙於平定這場叛亂。具體來說,河西鮮卑禿髮部首領禿髮樹機能於泰始六年(270年)發起反抗,秦涼之變由此開始。公元271年,禿髮樹機能聯合北地胡攻金城攻打金城,在青山擊殺涼州刺史牽弘。
最後,由於晉軍連連戰敗,司馬炎寢食難安,又命賈充鎮守關中。直到公元279年,西晉才平定了這場叛亂。在歷時九年的秦涼之變中,為了平定河西鮮卑,司馬炎幾乎將晉朝著名將領盡數派遣至西北戰場,前後喪失了了四名馳騁西北的封疆大吏,損失了數萬精銳士兵。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導致當時的西晉王朝不可能對東吳用兵。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面對西晉王朝的大軍,東吳皇帝孫皓自知大勢已去,選擇向西晉投降。由此,在蜀漢滅亡後的第十七年,東吳才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