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巔峰時期,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魏蜀吳三國鼎立時代的結束。值得注意的是,在東吳滅亡之前,蜀漢已經於公元263年被司馬昭派遣的大軍消滅了。由此,在蜀漢滅亡後,東吳和司馬氏抗衡了17年之久。那麼,問題來了,在實力懸殊的背景下,東吳靠什麼堅持了17年之久?
一
首先,在魏蜀吳三國中,東吳雖然在實力上略微強於蜀漢,但是,其和曹魏之間的差距可謂十分明顯。在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後,蜀漢的益州之地也被司馬氏掌控的曹魏所得。在此基礎上,東漢十三州的疆域,至少10個州已經被西晉佔據了。不過,雖然實力懸殊,但是,東吳依然堅持到了公元280年才滅亡,這是為什麼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公元264年(元興元年),孫休病死。這時蜀漢剛滅亡,蜀吳聯盟不攻自破,孫吳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在此背景下,孫和的長子孫皓即位。
二
雖然孫皓這位皇帝是東吳的亡國之君,但是,據《江表傳》記載,孫皓這位皇帝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令主。由此,對於孫皓來說,一開始的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東吳國力的恢復,為東吳抗衡西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孫吳不斷向晉發動戰爭,孫皓親率大軍屯駐東關,令吳軍攻打晉江夏、襄陽、合肥等地。對於東吳來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也即通過不斷的進攻,導致西晉大軍疲於防守,而無法集中兵力進攻東吳。
三
對此,在筆者看來,東吳的這一策略,無疑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攻勢防禦不謀而合,成為東吳可以堅持到公元280年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陸抗、陸凱等忠臣良將的存在,也是東吳可以抗衡西晉的重要原因。在陸遜病逝後,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吳鳳凰元年(272年),陸抗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而陸凱則是東吳丞相陸遜之侄、大司馬陸抗族兄,孫皓即位,陸凱遷任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又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陸凱以正直及屢次勸諫孫皓而聞名。
四
最後,就司馬氏和西晉來說,司馬昭在消滅蜀漢後,不久就病逝了(司馬昭於公元265年去世)。由此,司馬昭沒有在消滅蜀漢後,一鼓作氣地對東吳用兵。在司馬昭病逝後,晉武帝司馬炎一方面要取代曹魏,建立西晉,這自然需要耗費大量的經歷。另一方面,西晉北方、西北等地的遊牧民族,也對西晉造成了不小地威脅和襲擾,這也間接幫助了東吳。綜上,在多個原因的影響下,蜀漢滅亡後,東吳又苦苦支撐了17年之久,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晉所滅。在消滅東吳後,西晉終於結束了魏蜀吳鼎立的三國時代。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