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權和劉備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因為劉備和孫權的政治地位、政治立場和政治基礎不一樣,同時政權的合法性也不一樣。劉備自稱劉皇叔,而且得到的漢獻帝劉協認可,這樣的身份地位甚至比曹操還高。劉備的政治立場是復漢,打的旗號是「匡復漢室」,這就決定了劉備不承認曹操的許昌政權。劉備立下的誓言是「誓與漢賊勢不兩立」,是曹操的死敵,所以他不可能與曹操媾和。劉備的政治基礎都是擁護漢朝的人,這些人都是反曹操的,他要是向曹魏稱臣,他的一切活動都就不合法了。
孫權則不一樣,孫權是接替他哥哥孫策的,東吳名下的揚州本來就漢朝的一個州郡,從名譽上講是孫權是漢朝的一個臣子,是受曹操這個丞相領導的,因此孫權的政治地位遠低於劉備。孫權抗擊曹操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保住東吳的地盤,他沒有推翻曹操的意思,與曹操也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曹操不危脅東吳,孫權甚至就不想發動赤壁之戰。
孫權的政治基礎是張紹、周瑜等東吳的那幫士人,這幫人也是為了自保,不管掌握大漢朝廷,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們就不反對。向曹魏稱臣對他沒有絲毫影響,相反還有很大的好處,即政治上取得了合法性。所以在打敗關羽後孫權就立即投靠了曹操,接受了漢朝驃騎大將軍,領荊州牧,南昌候的封號。曹丕稱帝后又封他為吳王,加九錫,領揚州、荊州、交州。
劉備在佔領漢中後就自稱漢中王,這與曹操的魏王是地位平等的,即你也是王,我也是王,咱倆的身份是一樣的。而孫權此時只是個將軍,還沒被封為侯,與劉備的身份相差好幾級。
劉備是主動與曹操決裂,自從他以豫州牧的身份帶兵出走,就決定了他必須反曹,所以劉備打出的旗號是匡復漢室。而孫權壓根就沒有同曹操決裂,他是被動的,是曹操陳兵在長江西岸,並向他發出危脅他才決定抗曹。因此劉備的行為屬於起兵反叛,孫權的行為則屬於地方不服管教。
孫權向曹魏稱臣也是為了抗擊劉備,尋求保護,是屬於弱者向強者求和,面子上說的過去,法理上也行得通,因為他本來就是臣,只是原來不服管教,現在服了。劉備要是向曹魏稱臣就變成了投降,是要自降一格的,首先得把帝號去掉,這在法理上說不過去。而且劉備這時候比孫權勢力強,沒有受到危脅,不需要曹魏的保護。
所以說孫權可以向曹魏稱臣,劉備卻不能。孫權稱臣可以得到好處,為以後稱帝作準備,劉備稱臣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自絕與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