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取得荊州已經達到目的了 孫權為何不放了關羽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取得荊州已經達到目的了 孫權為何不放了關羽

對孫權和關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站在孫權的角度來考慮,關羽必須要死。一方面,這是孫權為了實現他的大戰略,必須要走出的一步;另一方面,這也是孫權對關羽能力的肯定。畢竟,雖然殺掉關羽會得罪劉備,但是如果留關羽一條命,對於孫權來說是利大於弊的。兩權相害取其輕,殺掉關羽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先說一下孫權的大戰略,簡單點說,就是連劉抗曹,然後在伺機而動,滅掉劉備,與曹操平分天下。

很多人都認為孫權的目標只是荊州,既然拿下了荊州,目的已達到,那就沒有必要再殺關羽了。但是!這麼想就太小孫權的狼子野心了。他的目標哪裡只是關羽手上的那區區荊州四郡之地?從他命令呂蒙偷襲荊州那刻起,孫權就做好了跟劉備翻臉,與曹操結盟,滅掉劉備的打算。

這一點,在《三國誌》中講的很清楚。

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三國誌·周泰傳》

關羽被殺,孫權沒有收手。他派人北上聯絡曹操,準備孫、曹聯合夾擊劉備。他連益州的大門都沒有摸到,就提前拜了東吳大將周泰為漢中太守。孫權的野心昭然若視,一個荊州又豈能滿足他?

那麼孫權為什麼會在滅掉關羽後,想對劉備下手呢?這個問題,還要從頭說起。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魯肅提出了歷史上不太有名的榻上策(東吳版的隆中對,但比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要早七年)。

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三國誌·魯肅傳》

魯肅對孫權說:漢朝不會再復興了,曹操也不能一下子除掉。以我們東吳現在的實力還不足以跟曹操爭鋒。所以我們應該先保住自己的地盤,然後靜觀天下的形勢變化,等到北方大亂之時,我們在出兵消滅黃祖,進攻劉表,將長江天險據為已有,然後打出帝王的旗號以謀取天下。

說白了,就是魯肅建議孫權奪取荊州、益州和交州,在加上已經在手上的揚州。以江南四州之地與曹操隔長江對峙。

眼熟嗎?這不就是後來的南北朝麼?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劉表是要滅掉的(並且孫家和劉表本來就有仇),益州劉璋也是要滅掉的。建安十三年,孫權滅掉了黃祖,開始了他滅劉表,割據江南的第一步。

只不過沒想到後來,曹操南下荊州,再加上抗曹英雄劉備的出現。讓東吳方面不得不修改魯肅當年的既定計劃。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三國誌·魯肅傳》

劉表死後,魯肅對孫權說:曹操準備大舉南下荊州,劉表的兒子肯定守不住。我們現在應該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他現在的處境不樂觀,我們去了,劉備肯定很高興。就算以後劉備不服從我們,也不要緊,我們可以直接吞併他!

世人都當江東魯肅是厚道人,其實魯肅的心也黑著呢。

後面的事,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孫、劉聯軍擊敗曹操,保住了江東。隨後曹操領兵退回了北方,留曹仁鎮守南郡,以遏制孫權、劉備向西的擴張。緊接著,周瑜猛攻南郡,曹仁退走襄陽,於是東吳控制了荊州的南郡和江夏郡,基本實現了手握荊揚,與曹操隔江對峙的局面。

不過魯肅認為,曹操強而孫劉弱,如果讓東吳獨自承擔從揚州到荊州的整條防禦線,這對東吳來說,壓力太大。於是魯肅建議,將南郡借給劉備。也就是孫權守長江下游,劉備守長江中游,兩家繼續聯合抗曹。

魯肅的想法是符合孫權利益的,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孫、劉劃分防區後,曹操居然不打劉備了。

曹操在赤壁一敗後,一萬個不甘心,想再次消滅孫權、劉備等輩。只是曹操認為劉備不足為慮,所以他先攻擊孫權,對劉備不再打擊。再後來,曹操兩次南下,把火力全部集中到了孫權的身上。而劉備那邊無事,他先是取了荊州南部四郡,站穩了荊州。後來又引兵西進,攻佔益州,把孫權氣的半死。

這很顯然,當年弱小的劉備坐大了,而孫權成了冤大頭。於是東吳開始轉變思路,想要遏制劉備的發展。

漢中之戰後,劉備的勢力達到了巔峰。沒過多久,關羽破於禁,圍攻襄陽、樊城。整個宛洛地區紛紛響應關羽,曹操為之大震,甚至有遷都的打算。

這個時候,只要孫權不是傻子,他應該都能明白——劉備的威脅大過了曹操!如果再不遏制劉備,東吳將難以自保。

於是孫權第二次遏制劉備的行動開始。呂蒙偷襲了南郡,陸遜等人也乘勢襲取夷陵、武陵等地。這次偷襲的結果是,劉備領有的荊州四郡全部淪陷,他留在荊州的精兵全軍覆滅,東吳的勢力範圍推進到了夷陵,也就是三峽口。劉備被徹底堵在了益州。

很多人都認為,孫權在這個時候破壞孫劉聯盟是不對的。但是站在孫權的角度來說,曹操是威脅,劉備難道就不是威脅?更可氣的是,關羽鎮荊州,脾氣那叫一個大喲!孫權大小也是個人物,他怎麼容忍關羽三番四次對他權威的藐視?所以,孫權認為不能再等了。否則劉備的膨脹將無法遏制。

在吞併荊州後,孫權按照原計劃,將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同時向曹操稱臣,並且還勸諫曹操稱帝,想把曹操拉下水。一副標準陰謀家的形象。

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三國誌·魏武帝本紀》

豈不料曹操不吃孫權那一套(主要還是曹操年紀大了,進取心不足),他一面派人安葬關羽的屍首,一面對孫權假意安撫。但是孫權提出的聯合滅劉計劃,曹操始終是無動於衷。坐視孫、劉兩家內訌。

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三國誌·魏武帝本紀》

接下來的一件事,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了。曹操居然在關羽死後不久,也病死了。劉備窩在益州,他居然也沒有興兵為關羽報仇。這下孫權是懵逼了……

下一步怎麼辦呢?曹操已死,曹丕繼位。曹魏那邊忙於篡漢,暫時肯定不會有動靜。如果伐蜀,單靠東吳一家的實力,滅劉備肯定是不可能。可是如果坐視不動,也太浪費時機了。孫權在深思熟慮後,決定伐曹!

孫權遣將陳邵據襄陽,詔仁討之。仁與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陽,使將軍高遷等徙漢南附化民於漢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三國誌·曹仁傳》

孫權在曹操死後,劉備不動的情況下,舉兵攻打襄陽。並且,他還短暫的佔據過襄陽一段時間。只不過後來魏國反撲,襄陽很快又再次被魏軍收復。

再之後,劉備也登基繼位,並舉兵五萬討伐東吳。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而曹丕當時也秉承了曹操的策略,對兩家都不幫忙,坐視吳蜀內訌。

因此從孫權的戰略角度考慮,占荊州只是他大戰略的第一步,滅劉備才是終極計劃。如果說孫權都打算聯曹滅劉備了,那留著關羽還有什麼用?他倒不如把事情做絕,為將來聯合曹操消滅劉備做好鋪墊。

接著再說第二點,關羽的能力很強,這也是孫權不得不殺他的重要原因。

當時,孫權政治的地位不高,在統治東吳將近二十年的情況下,他的官方職務僅僅只是個討虜將軍、會稽太守而已,並且連個像樣的爵位都有。孫堅的烏程侯爵位,孫權沒有繼承(給了孫匡);孫策的吳侯爵位給了孫紹,孫權也沒有繼承。表面上,孫權雖然有車騎將軍、徐州牧這兩個官號。但是要注意了,這兩個官職是劉備以漢室宗親的名義替他表舉的,遠在許都的獻帝並沒有承認。

從某個角度來說,孫權純粹就是靠著孫策的餘蔭,非法武裝割據了江東。他的統治存在合法性嚴重不足的問題。因此,孫權急需要獲得漢室對他政治地位合法性的承認,並擺脫劉備在合法性上對他的束縛。

換而言之,孫權需要用一個投名狀向曹操表示和意。而這個投名狀的份量不能太輕,否則曹操也看不上眼。

那麼誰的份量最重呢?劉備的份量最重,但是劉備在成都,孫權逮不到劉備。於是孫權就退而求其次,只能找關羽了。

關於關羽,實事求是的說,雖然他大意丟了荊州,並且在歷史上也並非一流大將。但是關羽本身是著名將領,這一點沒有疑問。

在劉備集團中,關羽是最擅長指揮水軍作戰的將領,在水淹七軍戰役中,他統帥的荊州水師直接摧毀曹魏宿將於禁的信心,令三萬魏軍精銳近乎成建制投降。

眾所周知,東吳擅水軍,這也是曹操始終吃不下孫權的原因。而關羽也擅長水軍,這就讓東吳的水軍優勢不存在了。讓關羽這樣的將領掌控荊州,比曹仁那種旱鴨子北將,對孫權的威脅要大得多的多。(如果讓關羽逃回蜀中,配合劉備指揮夷陵之戰,五萬蜀漢軍不一定會敗給陸遜)

因此從關羽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以及他的水軍指揮能力來說,關羽都必須死!孫權就是要滅掉這個隱患,並且提著他的腦袋去找曹操索要統治合法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