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仁義之名是從何而來的?他的仁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的仁義之名是從何而來的?他的仁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備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你喜歡和真小人"暗鬥",還是和偽君子"明爭"呢?想必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前者,畢竟真小人好似眼前的猛虎餓狼,會發出"危險警告";而"偽君子"則是腳下的各種陷阱機關,隨時可能會落入其中。

人們都說亂世出奸詐小人,盛世出仁義君子。尤其是東漢末年的三足鼎立,曹操被冠以"奸雄"的稱號,而劉備卻被稱為"仁義皇叔"。然而後世對劉備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真仁義,也有人稱其為偽君子。劉備到底是何種人呢?

劉備仁義之名的"起源"。

《三國誌》中曾記載,當年劉備前往平原縣任職時,當地百姓深受饑荒之苦,他便將自己的糧食和錢財分與百姓。還會親自帶人馬抵禦城外的強盜,平時他都會和手下、百姓同席而坐,在同一個鍋中吃飯。當時正逢亂世,很多官員都尋求自保,而劉備能和百姓同吃同坐,分享自己的糧食和金錢,可謂是心存仁愛。

從那之後,劉備便以仁義自居,將其當作立身之本。而天下人也逐漸知曉"仁義劉皇叔"的名號。或許當時的劉備只是單純的心存仁愛,沒有刻意謀取好處。而之後,他卻從仁義之中看到了各種利益。

尤其是開始扶漢大業之後,他的仁義為他帶來的除了城池著名將領,還有百姓的威望。劉備的仁義到底是真是假呢?在我看來,劉備堪稱"人心操控者",他有仁義之心,但動機不純。

劉備動機不純的仁義表現在哪些地方呢?主要有這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不肯誅殺曹操。

《三國誌·關羽傳》記載,起初劉備在許昌和曹操打獵,期間眾人都已散去,關羽建議劉備趁機將曹操擊殺。而對於天賜良機,劉備卻表現出了"仁義"。他說:"我為天下百姓著想,如果曹操統一是天命所歸,誰又知道這不是百姓的福氣呢?"看似寬宏大量的一句話,卻也表現出了劉備的動機不純。

他的目的是匡扶漢室一統天下,而對於曹操這個最大的威脅,他卻表示只要百姓安穩,誰人統一都無所謂。為什麼他不願殺曹操呢?一方面他需要用曹操來制衡東吳的勢力,避免自己和東吳正面交鋒;另一方面,劉備當時沒有足夠的實力抵抗曹操。於是用了這個"仁義"的借口,以表現出自己的仁愛之心。

第二個方面:向孫權借用荊州。

吳蜀聯合抗曹贏取赤壁之戰後,雙方開始瓜分荊州。在此之前,孫權將其妹妹嫁給劉備。和東吳成為"親家"之後,劉備向孫權借用荊州。理由是自己土地稀少,難以發展壯大,擔心影響兩家聯合的兵力。然而之後東吳派人索要時,劉備卻拒不認賬,反而出兵攻打。荊州當時乃兵家重地,劉備又會將其拱手相讓呢?

劉備借荊州之時,周瑜便告訴孫權:"劉備有梟雄的姿態,他有關羽,張飛兩大猛將。不會甘願寄人籬下的。"我們可以看出周瑜一語道破了劉備的野心,他有一統天下之雄心,然而卻將"仁義"作為保護色。

如果說曹操是陽光下奸雄,那麼劉備便是陰影中的梟雄。而他的仁義之名,也是拉攏人心的手段。《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怒摔阿斗",其實也是故意而為之,怎麼可能忍心怒摔親兒子呢?你認為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偽君子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