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袁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袁紹與曹操之間爆發了戰略決戰,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憑借偷襲袁紹軍隊的後勤補給基地烏巢成功,本來居於劣勢的曹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可以說偷襲烏巢是整個官渡之戰的轉折點,也是袁紹陣營在軍事部署上的最大破綻。如果沒有烏巢這個致命漏洞,曹操幾乎沒有取勝的機會。那麼袁紹在官渡對峙時為什麼要把全軍的糧草都存放在烏巢呢?
官渡之戰爆發前,曹操與袁紹的勢力範圍基本上以黃河為界,袁紹首先要突破曹操憑借黃河建立的防線。正因如此,官渡之戰的前哨戰都是為了爭奪黃河渡口展開的,其中就包括關羽殺顏良的白馬之戰。
雖然曹操取得了幾場前哨戰的勝利,但還出於戰略考慮而主動放棄了黃河天險,退到了黃河的支流渡口——官渡。袁紹趁機全力向前推進,率領主力大軍渡過黃河,與曹操在官渡展開了長達幾個月的對峙。
但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距離袁紹大本營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比較遠,導致袁紹的後勤補給線被大大拉長。更要命的是,袁紹軍的後勤補給線還要穿過滔滔黃河,袁紹軍隊必須跨過黃河來轉運物資。
在沒有橋樑的情況下,跨河運輸物資在現代都是消耗大並效率低的運輸方式,更不要說在東漢末年了。就算袁紹當時控制了大片產糧區,也難以維持長時間的跨河轉運,不得不在黃河以南建立物資中轉站。
袁紹在黃河以南建立的物資中轉站就是烏巢,袁紹軍的糧草先運到烏巢儲存起來,然後送往官渡前線。而黃河以南都處在曹軍的突襲範圍之內,位於黃河以南的烏巢自然也就成為袁紹軍隊的命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