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兵打劉備,袁紹為何不直取曹操大本營?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官渡之戰」是三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此戰的結果想必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非常清楚,最終是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從而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渡之戰」正式爆發前夕,曹操還另外打了一場仗,那就是征討佔據下邳、沛縣一帶的劉備,以解決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那麼問題來了,曹操親率主力去攻打劉備,他哪來的底氣料定袁紹不會乘虛而入,直取他的許昌大本營呢?
《三國誌·魏武帝本紀》中對此事的記載是:「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公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郭嘉亦勸公。」曹操遂決計東行。
曹操率軍攻打劉備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袁紹那邊,謀士參謀田豐對袁紹說道:「與公爭天下者,曹操也。如今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我們現在舉兵攻擊曹操的後方,必可一往而定。」可是,袁紹卻對田豐說:「我兒子正在生病,我現在哪有心思去打仗。」田豐聽罷氣沖沖地出來,舉杖擊地說道:「千載難逢的時機,就因孩子生病丟掉,惜哉!」後世在談及袁紹「官渡之戰」兵敗的時候,往往會拿此事來嘲諷袁紹婆婆媽媽,以至於喪失絕佳機會。然而真實情況真有那麼簡單嗎?其實不然。
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都是通過「後視鏡」,因此很容易就能看出決策的得失。然而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來看,情況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曹操是個非常善於用兵的人,他率軍去攻打劉備,但後方也絕對不會空虛到毫無防備的程度。那麼曹操究竟是動用了多少人馬去攻打劉備呢?我們可以通過「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兵力情況進行反推。據《三國誌·魏武帝本紀》的記載,曹操在「官渡之戰」與袁紹軍對峙階段,「時(曹)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也就是說當時曹操的作戰部隊僅有10000餘人,即便算上後勤以及預備部隊,滿打滿算在「官渡之戰」中曹操投入的兵力也不會超過20000人。由於曹操是打完劉備後立即揮師官渡,因此可以推斷曹操打劉備時所率的軍隊差不多也就是20000人以內。
既然曹操帶出去的軍隊不超過20000人,那麼另一個問題就來了,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呢?根據《三國誌》的記載,曹操起兵初期只有5000人馬。192年,數十萬黃巾軍攻入兗州,由於這些黃巾軍都是無組織無紀律的烏合之眾,因此曹操率自己的精銳部隊將他們一舉蕩平,「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也就是說,在收編了青州兵後,曹操的部隊規模一下子擴充到了三十多萬。因此到了「官渡之戰」階段,我們雖然無從得知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但總人數肯定是遠遠超過了20000人。也就是說,即便袁紹採納田豐的建議舉兵攻擊曹操後方,但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時袁紹的根據地在河北,要襲擊許昌,先要渡過黃河,渡過黃河之後,還有好幾百里路,決非十天八天可以抵達。此外,率領大軍長驅直入還有一個大問題就後勤保障很難跟上,一旦進軍受阻,後果不堪設想。而且當時劉備還很弱,肯定無法長時間牽制曹操,他能為袁紹這邊爭取的時間非常有限,這一點想必曹操和袁紹心裡都非常清楚。
因此,曹操才敢放開手腳把劉備幹掉,而袁紹之所以不採納田豐的建議主要原因也並非兒子生病,而是這個機會看起來不錯,但實現起來卻千難萬難,甚至可能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從全盤戰略的角度來看,袁紹當時的實力強過曹操,所以他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按部就班和曹操「拼體力」,而不是冒這麼大風險去奇襲許昌。所以袁紹的選擇其實並沒有什麼錯,只是後來袁紹失敗了,因此後人在復盤「官渡之戰」的時候總會把袁紹的決定都看成是蠢招。人們往往喜歡放大成功者的輝煌,卻很容易忽視掉失敗者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