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操,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最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兩大戰役,其影響非常重大。前者為曹魏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後者為三國鼎立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在這兩個戰役中,曹操都是其中一方的統帥,而其戰果卻完全相反。在官渡之戰中他能以少勝多,在赤壁之戰中他卻以強敗於弱,這其中有哪些經驗、教訓需要認真探討?筆者對兩大戰役雙方勝敗的原因,試作以下三點分析。
(一)對雙方統帥的智能、度量、指揮才能的對比分析
官渡之戰袁軍的統帥是袁紹,他出身於門閥世家,號稱「四世五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年少時好交遊,士子多歸附。及其年長,曾任侍御史,中軍校尉。在消滅幽州刺史公孫瓚之後,遂佔有青、冀、幽、並四州之地,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軍閥,於是就想消滅佔有兗、豫二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以統一北方。曹操出身於宦官之家,聲名不及袁紹,基本是以自己的智能起家,在官渡戰前他的實力不及袁紹,但長於謀略,善於用計,度量寬宏,不計前嫌,能使敵對人才為己所用,與袁紹的風格氣度大不相同。袁紹的部下也有一些智能之士,如許攸、沮授、田豐等人,他們在官渡之戰中,也提出過很好的建議。
在赤壁之戰中,雙方統帥皆為一流軍事人才。曹操在南征時,到佔領荊州為 止,並 沒 有 犯 很大錯誤,由於佔領荊州過於順利,才增加了曹操的驕氣,想乘勝消滅劉備和孫權,於是就犯了與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憑強冒進之大錯。這也是赤壁之戰中失敗的原因之一。
(二)袁曹依仗強勢因冒進而失敗
袁紹和曹操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中,都是強勢一方,都採取了急欲求勝的強攻、冒進戰術,而招致失敗。其實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中,對強勢一方都有過示警。如在官 渡 開 戰 之前,袁紹在白馬、延津兩次前哨戰中連連失敗,並損失顏良、文丑兩員大將,袁紹就 應 該 有 所 收 斂,休 兵 緩戰,再議良謀,以操勝算。可他不僅不吸取教訓,而仍認為自己實力強大而急攻官渡,最後一敗塗地。赤壁之戰,曹操同樣犯了自以為勢強而急攻冒進的錯誤。在赤壁初次與孫劉聯軍接戰時,曹軍因不服南方水土,士卒多染疾疫,因而戰敗退至烏林,與孫劉聯軍對峙。如果此時曹操能吸取袁紹因急攻冒進而招致失敗的教訓,而休戰求和,孫劉聯軍未必敢於發動進攻。曹操退至烏林後,仍擺出進攻的態勢,才導致孫劉聯軍採取先發制人戰術,用火攻大敗曹軍。
(三)團結則勝、內訌必敗
戰爭時期,雙方陣營內部是否團結,也是勝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官渡之戰時,曹軍陣營政令、軍令統一;曹操賞罰嚴明,保證了內部團結;赤壁之戰,曹操佔領荊州後,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急欲消滅孫權,不聽賈詡緩攻江東的意見。同時,曹軍與荊州軍內部並不和協,關 西 又 不 穩 定,故曹軍一敗就不可收拾。這也是不團結的一大教訓。而孫劉集團,原來並沒有什麼密切關係,是在曹操兵臨城下的威脅時,才團結一致共抗曹操而取得勝利。
在官渡之戰時,袁紹集團內部不和是非常明顯的。他本人多謀少決,就已構成內部不穩。他的參謀集團分成兩大派,危害更大。以沮授、許攸、田豐為代表的智謀之士,曾為袁紹提出過很好的建議,但以審配、郭圖為代表的陰謀集團,為取得袁紹信任以掌握實權,而處處作梗,甚至加以陷害。袁紹偏聽偏信,使自己屢陷困境,直至招致大敗,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雙方勝敗原因的分析,是就事論事,是根據那兩次戰爭雙方的具體情況而得出的勝敗原因的結論,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戰爭是雙方互 動的,而且是瞬息萬變的,有很多因素都能影響雙方的勝敗。所以,在戰爭中,無論是強方、弱方,都應有兩手準備:戰勝怎麼打,戰敗怎麼撤?戰勝是追還是停,就會猶豫不決,錯失良機,而戰敗
者就會亂成一團,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