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到底是忠是奸?三國一匹石馬揭示真相!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魏延到底是忠是奸?三國一匹石馬揭示真相!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魏延到底是忠是奸?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帶兵北伐,從漢中進軍關中,在五丈原遭到魏國司馬懿的頑強阻擊,寸步難進,眼看蜀國此次出兵又將一無所獲。對戰局的憂心,對蜀國未來的焦慮,已經心力交瘁的諸葛亮再也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壓力,一病不起,星落秋風五丈原,一代名臣就此殞命戰場。

諸葛亮之死,已經讓蜀國遭受到一次致命的重創,誰知禍不單行,因諸葛亮之死,又引發了另一起嚴重事件:魏延被殺。有關魏延遇害之事,可謂撲朔迷離,他到底是因為企圖謀反而被殺,還是僅僅是權力之爭的失敗者?他到底是忠臣含冤遇害,還是反賊罪有應得?至今讓無數史學家迷惘困惑。

一種意見認為,魏延確實有謀反的動機與跡象。魏延與諸葛亮之間向來不睦,他也是蜀國老將,跟隨劉備征戰半生,特別是在平定漢中之戰中,立下過汗馬功勞。劉備對魏延也非常器重賞識,任命他為蜀漢第三大根據地的軍政長官——漢中太守,就很能說明問題。

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又是短板,「理民之干優於將略,」魏延對他向來不大服氣,「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加之諸葛亮死後又把統兵大權交給魏延的死對頭楊儀,更加使得魏延認定,蜀國從上到下都在排斥他,在此背景下興兵造反也是極有可能的。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魏延只是在和楊儀鬥氣,從始至終絕無謀反之心。一個顯著證據就是:魏延與楊儀矛盾激化之後,並未帶領部下人馬向北投奔曹魏,而是向南回歸益州,想找劉禪做主分辨是非曲直,「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他的目的最多是想除掉仇人楊儀,根本未曾謀反,頂多算是「逞一朝之忿,而忘君國之大事矣」,與謀反完全兩碼事。

由於蜀國「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沒有留下足夠史料,因此魏延是忠是奸,讓無數史學家迷惘不解,難有定論。其實換個角度考慮一下,或許問題將迎刃而解。

《南鄭縣志》記載,在漢中北門外四里,有一座魏延的墓地,當地人稱之為石馬堰。之所以叫這麼個名字,是因為魏延墓前有兩匹殘破陳舊的石馬,「是延墓前故物」,當地老百姓說是魏延墓前留下來的古老文物。

後來,這兩匹石馬一匹因保管不善而損毀遺失,不知所蹤。倖存的另一匹石馬,受到當地文管部門重視,被送到漢中博物館中珍藏起來。這匹歷經滄桑的石馬,或許蘊藏著揭開魏延謀反之謎的「金鑰匙」。

要想獲知魏延是否謀反,關鍵在於能否確定這匹石馬的製作年代。中國古代皇帝或者地位較高的文武大臣死後,墓前往往會陳列石翁仲、石像生等以彰顯尊貴地位。當然,這種待遇並非每個臣子都能享有,如果是獲罪而死的罪臣,朝廷是不能准許在其墓前陳列這些的。

如果這匹石馬的製作年代經過鑒定,確實是三國時代製作而成的,那麼可以確定,魏延並未謀反,因為如果他謀反被殺,蜀國是絕對不會許可在他墓前陳列石馬的。魏延謀反案就可真相大白。正因為他沒有謀反,所以劉禪才會按照正常禮節安葬他,在其墓前陳列石馬。因此當務之急是弄清這匹石馬的製作年代,會對揭開真相有很大現實意義和作用。瞭解更多三國歷史與謎團,敬請閱讀《易中天品三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