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國演義》中周瑜說過的一句名言,羅貫中用這6個字,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周瑜對諸葛亮既自歎弗如又嫉恨交加的複雜心態。其實真實歷史中,諸葛亮與周瑜之間是合作關係,兩人聯手策劃組織赤壁之戰,一舉奠定吳蜀聯盟和三國鼎立局面,兩人並無什麼過節與爭端。
如果這句話改一個字,改成「既生亮,何生懿」,用在諸葛亮和司馬懿二人之間,倒是十分貼切。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數一數二的天下奇才,膽識才幹,在三國時代眾多人才中鶴立雞群,又深得劉備和劉禪兩代人信任重用,可謂風雲際會,正該大展經綸、談笑間平定天下,誰知斜刺裡殺出個司馬懿,幾乎讓諸葛亮一生心血付諸東流。
司馬懿和諸葛亮不僅是同時代人,而且年齡也非常相近。司馬懿生於179年,諸葛亮生於181年,只差兩歲。不過司馬懿的仕途比較坎坷,屬於大器晚成類型。諸葛亮少年得志,他輔佐劉備縱橫三國,名滿天下之時,司馬懿卻默默無聞,一直在曹操手下擔任丞相東曹屬、主簿等普通文秘工作。直到曹操死後曹丕上台,司馬懿憑借與曹丕的良好關係,才得以受到重用,由幕後走向台前,並很快大放異彩。
公元228年,諸葛亮終於迎來了與司馬懿的第一次交手對決,雙方圍繞戰略要地新城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鬥智鬥勇。早在公元219年,關羽發起襄樊之戰,北伐曹魏,結果遭到曹操孫權的前後夾攻,陷入絕境。危急之時,關羽向鄰近的上庸三郡守將劉封孟達求救,兩人卻不肯出兵,最終關羽大敗而死。
事後,孟達生怕劉備怪罪,加之又與劉封鬧矛盾,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把上庸三郡獻給了曹魏。魏國曹丕兵不血刃得到上庸三郡,大喜過望,把三郡合併為新城,委派孟達為新城太守。曹丕在位期間,對孟達非常信任,加官進爵,委以重任。孟達一時春風得意。
曹丕死後,曹叡登基,開始冷落孟達。鬱鬱不得志的孟達很不自安,於是又起了三心二意,暗中派人聯絡諸葛亮,表達自己想倒戈歸降。諸葛亮非常高興,「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兩人之間書信來往密切。
但孟達雖有反正歸降之心,卻雷聲大雨點小,光喊口號,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一直在徘徊觀望,猶豫不決。諸葛亮生怕夜長夢多,於是使出一招反間計。他派遣蜀國人郭模佯裝投降魏國,跑到魏國魏興太守申儀那裡,「因漏洩其謀」,故意有意無意洩露孟達蓄謀造反。諸葛亮的如意算盤是切斷孟達後路,逼迫孟達盡早動手,堪稱狠辣。
誰知司馬懿的出現,讓諸葛亮弄巧成拙。魏明帝曹睿得知孟達要謀反,委託太尉司馬懿處理此事。司馬懿盤算一番,他先使出一招緩兵之計,給孟達寫了一封信。
司馬懿信中勸慰孟達,「將軍昔棄劉備,托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場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聲明魏國皇帝仍然非常信任他。同時又告誡孟達,「蜀人愚智,莫不切齒於將軍」,蜀國人都很痛恨他,「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諸葛亮處心積慮想挑撥將軍您與魏國的關係,並且直言相告,孟達謀反之情報,正是諸葛亮派人洩露的。
孟達本來就不是果斷之人,接到司馬懿的信後,更加狐疑不定,繼續按兵不動。這樣一來,就為司馬懿贏得了寶貴的緩衝時間。司馬懿趁機厲兵秣馬,調集重兵,星夜兼程,直撲新城。
諸葛亮得知後大吃一驚,一方面派人給孟達去信,催促他盡快起兵,一方面派出一支人馬,趕往新城接應孟達。誰知司馬懿再度棋高一著,他另行派出一支部隊,扼守蜀軍必經之路上的要塞西城安橋,把蜀軍死死堵住。
最終司馬懿神兵天降一般,帶領大軍突然出現在新城,孟達手足無措,進退失據,只得倉促上陣,組織人馬抵禦司馬懿,同時寄希望於諸葛亮派出的援兵來接應他。結果諸葛亮的援軍被堵在西城安橋,根本過不來。孟達徹底陷入絕境,他的部下發動兵變,斬殺孟達投降了司馬懿,新城仍然被魏國控制,諸葛亮竹籃打水一場空。
新城之戰,是兩大智聖諸葛亮與司馬懿第一次正面碰撞,以諸葛亮完敗告終,兩人的智商立見高低,諸葛亮比起司馬懿還是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