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及「三國」,大家勢必會想到智慧化身的諸葛亮,提到諸葛亮,就會讓人想到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筆者突發奇想:諸葛亮與水鏡先生誰更「智慧」呢?也許有人會認為伯樂和千里馬不可同日而語,沒有可比性的。可是,筆者倒是認為在大是大非與大智大勇面前,兩位智者還是有可比性的。
諸葛亮巧借東風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後的三氣周瑜,上演空城計、暗度陳倉、減兵增灶與司馬懿的鬥智鬥勇的故事恐怕是家喻戶曉吧;而水鏡先生呢,他能提前算出劉備哪一天登門,一出場就算準了劉備準備逃難的尷尬處境,而且一語點醒了「蒙圈」了的劉備——狼狽至此乃缺謀臣,他還未卜先知:諸葛還沒出茅廬,他便斷定了諸葛亮的結局,雖遇其人,然生不逢時也。如此比較下來,此二位均料事如神,可謂百分神仙吧。
「華容道」之後,水鏡先生再次現身也不說廢話,直奔主題:「聽說你要殺關羽,怎麼幾日不見,世事就審度不清了呢。」諸葛亮心中不服:「關羽放了曹操,又害我八卦陣被破,於情於理都該殺。」水鏡笑道:「你殺曹操為何?」諸葛亮回道:「自然是為主公掃除障礙。」水鏡不以為然:「殺之無名!這曹操乃是丞相,殺掉他,你置漢獻帝劉協於何地,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你莫非想要讓劉備弒帝自立?還是想讓劉備替漢獻帝劉協當丞相?糊塗!真是糊塗!關羽誤打誤撞救你一命罷了!」諸葛亮聽後,醍醐灌頂,背後頓生寒意……這就應了那句「一語點醒夢中人」吧。
水鏡先生早在諸葛亮追隨劉備之時就已經說「得其主而不得其時」。那個時候,水鏡先生就已經眼觀天下了——曹操方面已經牢固佔領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而且還是在各方面最有優勢的地區,無論人力、物力、地域資源都遠遠高於劉備勢力,水鏡說的這個「時」,其實就是這個形勢。水鏡先生明知道局勢如此可為什麼還舉薦諸葛亮到劉備身邊呢?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是匹千里馬,而劉備就是伯樂。水鏡先生最終說服諸葛亮去輔佐劉備,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不想讓他真的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村夫」,作為老師的他也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打心眼裡不希望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就這樣的被埋沒,這或許就是做老師的最大心願吧!
也有人說,水鏡先生是好好先生,他絕對的「中庸」。可是,筆者卻不這麼認為,說到境界,水鏡先生或許高於諸葛亮吧,他看透了亂世中的「夢一場,空一場」的結局,平和的心態讓他「放下了」,諸葛亮也看透了,可就是「放不下」。
韓愈《師說》裡說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或許說的就是諸葛亮師徒二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