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郭嘉誰更勝一籌?諸葛亮的一個弱項恰恰是郭嘉的強項!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與郭嘉誰更勝一籌?諸葛亮的一個弱項恰恰是郭嘉的強項!

諸葛亮與郭嘉誰更勝一籌?諸葛亮的一個弱項恰恰是郭嘉的強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割據混戰時代。隨著東漢王朝統治的崩解,漢獻帝劉協淪為有名無實的傀儡,四方英雄並起,逐鹿中原。曹操、劉備、孫權,先後在亂世中崛起,成為當時最具競爭力的三大武裝集團。

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都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在辨識人才、引進人才、駕馭人才方面都有自己獨到之處。魏蜀吳三國,也因此成為三國時期優秀人才的「集中營」,眾多才智過人、勇武絕倫的謀臣猛將,為各自主公竭忠盡智,使得魏蜀吳得以稱霸一方。

蜀漢的人才群體中,當以諸葛亮為翹楚之輩,出將入相,文武全才,文能治理國政,武能帶兵出征,特別是在劉備死後的一段時間內,蜀漢內憂外患危如累卵,全靠諸葛亮獨撐危局,盡顯一代名相風采。

而曹魏人才群體中,當屬郭嘉最為卓越。郭嘉有兩大特點非常超群出眾。一是他驚人的預判能力。郭嘉總能在紛亂複雜的亂局中一眼看清事物本質,對未來局勢發展做出精準預判,用料事如神來形容他是實至名歸。就這一點而言,諸葛亮的才能比起郭嘉並不遜色。

但郭嘉的第二個特點,則讓諸葛亮相形見絀,自歎不如。在這一點上,郭嘉要比諸葛亮強太多太多,因此這一點既是郭嘉的強項,也正好是諸葛亮的弱項。如果諸葛亮能達到郭嘉的這個長處的一半水準,則一統三國的很可能是蜀漢。

郭嘉的這個特點是:富於冒險精神。郭嘉投奔曹操之初,曹操也還只是中原地區的一個小軍閥,面對其他軍閥集團並不佔太大優勢。有的軍閥比如河北袁紹,實力甚至還要強於曹操。在這種背景下,曹操經常會面臨險境危局。

而每當險境危局來臨,郭嘉必定會提出風險最大但獲利也同樣巨大的方案。建安五年,曹操處在河北袁紹和徐州劉備的南北夾擊之中,一時進退失據。曹操想揮師南下,先滅掉實力較弱的劉備,但又擔心會被袁紹抄了後路,因此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郭嘉當機立斷,主張按照「先弱後強」的打法,出兵南下攻擊劉備。至於袁紹,郭嘉認為完全不用擔心,「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袁紹多疑善變,行動遲緩,即使來進攻也必定是首鼠兩端,走一步看一步,只要曹軍速戰速決幹掉劉備,袁紹必定不敢出手。事實果真完全按照郭嘉的預測,曹操一舉擊潰劉備,剪除心腹大患,袁紹始終沒敢出動。

建安十二年,遼東實力強大的烏桓部族興盛一時,屢屢出兵南下,襲擾曹魏邊境,對曹操後方構成很大威脅。曹操想出兵攻滅烏桓,又擔心南方荊州的劉表和劉備會乘虛而入,因此游移不定。

郭嘉再次拍板定案,建議立即出兵北上攻擊烏桓,劉備即使想來偷襲,懦弱多疑的劉表也不會讓他來,只管放心。曹操將信將疑,結果直到平定烏桓,劉表和劉備也沒出動一兵一卒。在進擊烏桓過程中,郭嘉嫌曹軍行動遲緩,坐失良機,提議全軍拋棄輜重,輕裝疾行,果真打了烏桓一個措手不及,大獲全勝,平定遼東,兩次冒險換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

相比之下,諸葛亮在這一點欠缺的不是一點半點,他的一大弱點就是嚴重缺乏冒險精神。「諸葛一生唯謹慎」,真是一點不假。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六出祁山之前,老將魏延建議用兵應該奇正結合,諸葛亮帶領大軍虛張聲勢,正面佯攻,吸引曹魏主力,他則帶領一支五千人的精兵,偃旗息鼓穿越秦嶺小徑子午谷,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有極大可能一舉攻克魏國西北重鎮長安,進而拿下整個關中,蜀漢戰略格局就將煥然一新。

但諸葛亮卻顧慮重重,連5000人級別的失敗風險也不敢面對,拒絕了魏延建議,非要老老實實堅持正面進攻,想「十全必克」,結果六出祁山幾乎是白忙一場,勞師遠征卻收穫極為有限,幾乎寸土未得。

諸葛亮不敢冒險,成為他的一大短板,嚴重制約了他本人的才智發揮和蜀國的未來前途。然而在兵凶戰危的戰場上,冒險精神是一個指揮員克敵制勝的必備素質,過於追求安穩妥當,會故步自封,固然避開了風險,也會喪失很多戰機。以追求勝利為目的,和以避免失敗為目的,會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結局。

諸葛亮的智謀與郭嘉半斤八兩,但冒險精神欠缺太多,因此如果二人在戰場上相見,諸葛亮必定不是郭嘉對手。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諸葛亮是公元201年開始輔佐劉備,郭嘉在207年病逝,兩人曾有過6年的交集碰撞期。六年期間,郭嘉輔佐曹操幾乎是所向無敵的節奏,而諸葛亮這六年恰恰沒有一次像樣的戰績,就是鐵證。直到郭嘉死後,諸葛亮才如蒙大赦,開始顯露身手。

要問為何諸葛亮的冒險精神不如郭嘉,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劉備的蜀漢起步晚底子薄,在三國之中地盤最小,人口最小,經濟實力和軍備實力都最弱,因此贏得起輸不起,諸葛亮才會顧慮重重,逐漸養成了保守謹慎的習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