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根基是江東六郡 這個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的根基是江東六郡 這個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江東,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時期,小霸王孫策在父親孫堅死後,率舊部過江襲擊江東,擊敗劉繇、王朗、嚴白虎等人,吞併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建立了霸業。連曹操也聽聞孫策的驍勇,稱讚他為「獅兒難相爭」。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年幼的小將軍成為一方主帥。藉著周瑜、張昭等人的幫助,安定了內亂,又接連取得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勝利,打敗了當時的首屈一指的梟雄曹操和劉備,然後保住了江東,於公元229年開國稱帝,把父兄的霸業變成帝業。

三國時期的孫權,一般稱之為「江東孫權」,當然,孫權是以江東六郡為根據地,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成就帝業,三分天下一分天下。所以,歷史上的「江東」現在在哪裡?

過去的「江東」不同於現在的「江東」。如今江東是指長江中下游地區,即江西九江以下,江南地區東部(也包括安徽省和江蘇省的部分江北地區)稱為江東。如今,江東可以說是中國最富饒的地方,幾乎每個國家的 GDP都在國內排名第一。

但是,三國時期的江東和現在的江東不同。坐鎮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孫權,在古代指的是什麼地方?因從江西九江到南京,長江向東北斜流,故稱江東段。而江東六郡,自然就屬於這個地區,也就是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就江東六郡而言,分別指吳郡(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浙江省紹興市)、丹陽郡(初期在宛陵)、豫章郡(當時在江西省泰和縣)、廬江郡(當時在宛陵)、廬江郡(當時在安徽省廬江縣)、廬江郡(當時在安徽省泰和縣)、廬江郡(當時在安徽省廬江縣)、廬江郡(當時在潛山市)。

以下是對這六郡的分析,為什麼說孫權得此六郡就可以稱霸一方。

一是吳郡(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個郡)。其中主要包括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又可稱「吳越之地」,是春秋時期吳國、越國的國都。其中江東猛虎孫堅為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所以對吳郡而言,可以說是孫權家族的發源地。

漢末,孫堅乘亂而起,決戰天下,他的弟弟孫靜也聚集了五六百名鄉親和族人追隨孫堅。孫家在平定江東的時候,孫氏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孫靜為孫策鞍前馬後,征伐鎮守。而且江東的武將中,也有不少來自吳郡,如凌操,凌統父子都是吳郡餘杭(今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人。

二、會稽郡。會稽郡是秦朝建立的一個郡,建都之初,會稽郡的地域十分廣闊,北至江蘇省,南至福建省。但到了漢末三國時期,會稽郡的範圍大大縮小了。會稽郡的治所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領十五縣,轄境以浙江省為中心。

第三個是丹陽郡。漢末年,三國時期,丹陽郡的郡治設在今南京市,孫權稱帝后,也定都此地。丹陽郡主要分佈在江蘇省中部和安徽省南部兩大區域。並以「丹陽兵士」著稱於世,袁術也曾以「此地精兵輩出」來評價丹陽。並以江東都城的建置,即現在的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的起點。

第四,豫章郡(郡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主要包括現在江西省及周邊省份的縣市。漢末三國時期,豫章郡與吳郡、廬陵郡、會稽郡一樣,受戰爭影響較小,也就是說,這幾個郡都處於東吳勢力的後方。基於此,這幾郡為東吳貢獻了大量的人才和財力,支撐起東吳與曹魏、蜀漢三分天下。

第五,廬陵郡。公元前200年,孫策分設豫章郡、廬陵郡、西昌縣(位於今江西省泰和城西北15千米)。兩郡——廬陵郡、豫章郡,在漢末三國時期,包括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區。

第六,廬江郡。西漢高祖十年(前196)七月,設立廬江郡,境內設舒縣(今廬江縣城)。但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廬江郡遷到了安徽省潛山市的皖城。當時,正如曹魏、東吳設立揚州,兩國又分別設立廬江郡。就廬江郡而言,主要包括安徽省中部一帶,也就是安徽省的周邊地區。從這個角度看,廬江郡由於處於東吳與曹魏的交界處,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石亭之戰、合肥之戰等,就在這一地區爆發了。

於是,廬江郡,就像丹陽郡那樣,聚集了大量的東吳軍隊,以對抗強大的曹魏。在這一點上,孫策留給孫權的江東六郡,主要包括了浙江、江西兩省和上海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的中南部地區,也可以說是長江下游地區。毫無疑問,東吳勢力是其核心。

以江東六郡為基礎,孫權偷襲關羽,佔領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讓東吳版圖擴展到湖北、湖南一帶,又通過收復了交州一帶的士燮,使東吳版圖擴展到廣東、廣西一帶。因此,孫權因擁有江東六郡,再加上實力雄厚,便成了與曹操、劉備並駕齊驅的霸主。公元229年孫權建立東吳,280年東吳滅亡,前後共經歷了52年,成為中國三國鼎盛時期的第一個國號,可見江東的確兵精糧足,若不是當權者失德,絕非久居人世之地。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