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計策是否能保證魏國大軍來之前就突破至長安?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魏延的計策是否能保證魏國大軍來之前就突破至長安?

很多人都不瞭解魏延,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如何保證能在魏國大軍到來之前突至長安?如果會師不成,魏延奇兵全軍覆沒不說,丞相的北伐大軍就會困頓於堅城之下,陷入進退無路的泥淖。其次,魏延根本不能保證在子午谷中沒有魏軍伏兵或斥候,如果有伏兵和斥候在谷中等著魏延,那麼不但計劃泡湯,就連能否全身而退都成了問題。蜀漢國力的虛弱玩不起魏延這等確實很有氣魄的戰略奇襲!蜀漢倚仗的是山險,就算兵少,只要堵住山路隘口,據險關固守,敵軍再多也因難以施展而有作為。關中一片平坦,以蜀漢綜合國力遠不如曹魏的背景下,光是佔領長安,卻沒有險關峻山可以憑借,勢必無法守住,而且在平原地帶和曹魏大軍硬碰硬大對決,等於自尋死路。

蜀漢國力居三國末位,實在玩不起這種豪賭。相比較而言,涼州多山,只要佔據險關要道,曹魏兵力優勢難以發揮,而且涼州產良馬,佔據涼州能使蜀漢獲益頗豐。在綜合國力不夠強大,戰略計劃卻好高騖遠,這是國之大忌。魏延的計策遠不及丞相考慮得周到安全。而且魏延的計策短視,沒有長遠的準備,偷襲長安後就別無後著,和昭和參謀們干了再說的氣質神似。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孫吳戰略的不確定性讓蜀漢如鯁在喉!蜀漢位居孫吳上游,順江而下一直是孫吳擔憂的噩夢。所以才有了白衣渡江背後抹刀子讓蜀漢耿耿於懷的心理陰影,這個陰影始終困擾著吳蜀兩國。

若不是魏國過於強大,加上諸葛丞相專注北伐,孫吳也一直覬覦徐州和壽春等地。否則吳蜀之間重新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很多朋友認為,如果丞相用魏延子午谷之計,再讓孫吳配合出兵,將有很大可能改變三國之間的強弱態勢。但是孫吳會不會出兵呢?孫吳如果佔據徐揚,就要捨棄長江之險與魏國強大的騎、步兵集團在大平原上交戰。以江南善水之兵,棄其長處與北軍在淮泗平地爭雄,難矣!孫吳戰略是在魏蜀二國中取其平衡,維持均勢,若蜀漢成功佔領關中,勢力大盛,對孫吳並無實際好處。蜀漢壯大之後,一定會順江而下,報關羽劉備之仇。

孫吳在這種憂慮心態下,很有可能第二次背盟,乘蜀漢無力兼顧益州之際乘虛而上,霸據長江上中游,鞏固內放。然後與蜀漢再建同盟,維持三分局面。而蜀漢若失去益州之地,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極有可能忍氣吞聲接受孫吳的條件,以免腹背受敵。諸葛丞相設立攻西涼戰略時肯定設想了一切可能發生的變化。佔據西涼,有險可守,就算益州陷落,再壞可以暫保蜀漢不亡。如果照魏延之計佔領關中,不據西涼,那就需要大量兵力佈防,因為關中平原之地,迴旋之處極少,蜀軍必需全軍出動,才有可能防衛關中。

全軍出動,益州必定空虛,若此時孫吳進襲,益州難保。就算能與孫吳媾和,也難以保住關中,因為必會受到洛陽、西涼兩處魏兵的進攻。因此在各種問題困擾之下,魏延之計從任何方面根本不是萬全之策。權衡比較魏延、丞相的方略,優劣立判,魏延即使能渡過子午谷拿下長安,以蜀漢的國力,也無力消化關中的新領土,所以諸葛丞相既要堅持「復興漢室」的立國方針而伐魏,又不能急功近利一戰耗盡國力,不像劉先主那樣打賭國運式的生死決戰,所以他的「無功而返」其實卻是一種持重的表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