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小名阿斗,蜀漢昭烈皇帝劉備之子,在劉備死後即皇帝位,在位41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提到劉禪,很多人就會聯想到一句俗語:扶不起的阿斗。這句俗語往往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碌碌無為、無法扶植成才。這說明後人對劉禪的印象和評價並不好,認為他是一個無所作為,才能平庸之輩,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劉禪於公元223年即位,263年蜀亡後退位,在位時間長達41年。而三國時期從公元220年開始至280年結束,也不過60年時間而已。可以說劉禪一人的在位時間幾乎佔了三國的三分之二,和魏國五位皇帝在位時間的總和大致相當,設想劉禪如果真是個癡捏呆傻的昏庸之輩,恐怕他早就被敵國所滅,絕對支撐不了這麼久的時間。
有人可能要說,劉禪之所以能久享帝位,完全是因為諸葛亮殫精竭慮、事必躬親的竭力輔佐,跟劉禪沒半毛錢關係,他只是坐享其成,做了個甩手掌櫃而已。但是你可別忘了,諸葛亮早在234年就在第5次北伐時因積勞成疾而病死於五丈原。諸葛亮死後劉禪又做了29年皇帝,失去了"相父"的輔佐後,劉禪還能在位近三十年時間,這足以說明劉禪作為皇帝還是有一定能力的。
而且,劉禪在位期間也確實展現出了一定的治國之術。他在諸葛亮死後立即廢除了丞相制度,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也就是說,劉禪把原來集中於諸葛亮身上的權力一分為二,分別授予蔣琬和費禕,還讓二人權力相互交叉制衡。在公元246年蔣琬死後,劉禪又乾脆取消這兩個官位職務,將行政權和軍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想想看,一個能將帝王權術玩轉的如此游刃有餘之人,他怎麼可能是一個傻子呢?
公元263年,魏國派出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向蜀國大舉進攻。當年11月,鄧艾兵臨蜀國都城成都城下,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正式滅亡。劉禪投降之後被封為安樂公。
一次,魏國的實際掌權者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等蜀國降臣,並在宴會中安排一幫歌姬舞女載歌載舞,表演蜀國樂曲。一時間,蜀漢舊臣無不觸景生情,想起亡國之痛,各個淚流滿面,涕泗橫流。而作為前蜀皇帝的劉禪此時卻面無表情,呆若木雞,仍然從容的吃喝宴樂。司馬昭對此頗為不解,於是問劉禪到:"安樂公,頗思蜀否?"面對這樣一個尖銳的問題,劉禪只是淡淡的回應了七個字:"此間樂,不思蜀也。"正是因為這段對話,才讓後人對劉禪嘲笑了幾千年,認為他是一個沒心沒肺,胸無大志的糊塗蟲。
然而讓我們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看,司馬昭為什麼這麼問劉禪,無非就是試探這個亡國之君是否真心降服,是否在內心深處還有復國報仇之心。如果劉禪在答話中表現出一絲對故國的眷戀和亡國的哀傷之情,那麼勢必會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畢竟任何一個征服者都不可能允許一個已經投降之人還存有不臣之心,不是麼?由此看來,劉禪是深諳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的,這也使得他最終能免遭殺身之禍,得以善終。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再來看一看另一位亡國之君的下場,就知道劉禪是有多麼聰明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喜好詩詞歌賦、聲色犬馬,而在治國理政上毫無建樹,是個十足的昏君。在他的統治下,南唐國力漸衰,最後被北宋滅亡。亡國之後的李煜才想起亡國之痛,寄人籬下之辱。以至於寫下《虞美人》來懷念故國。宋太宗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認為李煜復國之心不死,遲早是心腹大患。於是用牽機藥將其毒殺。
在位時不思進取,遊戲人生,亡國了才想起感傷哀歎。這純屬是孩子死來奶了,股票見漲才知道買了,汽車撞牆才知道拐了 。話說你早幹嘛去了?相比之下,劉禪顯然要聰明許多。說了這麼多後,你還覺得劉禪是個傻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