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提起劉禪總會想起電視裡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虎父焉生犬子!」但歷史的玩笑常常是虎父偏生犬子。大英雄劉備的兒子劉阿斗(名禪)就被人稱做「犬豚」。他是以窩囊著稱於史的,千百年來他的名字幾乎成了低能兒的同義詞。「扶不起的劉阿斗」,這句俗諺,就是貶斥一切低能兒的通用詞彙。
那麼,劉阿斗果真是低能兒嗎?這得從他的身世說起,史籍上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魚豢《魏略》的說法:劉阿斗生於小沛(今江蘇沛縣),幼年時在兵荒馬亂中丟失,後被人販賣到漢中,長大後始被劉備找回。《魏略》的原文是「初備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棄家屬,後奔荊州。禪時年數歲,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為人所賣。及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問知其良家子,遂養為子,與娶婦,生一子。初禪與備相失時,識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簡者,及備得益州而簡為將軍,備遣簡到漢中,捨都邸。禪乃詣簡,簡相檢訊,事皆符驗。簡喜,以語張魯,魯為洗沐送詣益州,備乃立以為太子。」
另一種是《三國誌》的說法:劉阿斗生於荊州,三歲時,曹操進襲荊州,父親逃亡,劉阿斗為劉備大將趙雲所救。不久,母親甘夫人亡故,他跟隨孫夫人。孫夫人回江東時以他為人質帶走,被趙雲勒兵斷江奪回。以後又跟隨父親去成都,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立為皇太子。
綜合分析,關於劉阿斗的身世還是《蜀書》的記載更為可靠些。《魏略》的記載,大概是根據當時的流言傳說。在魏蜀兩國相隔千里、交通阻隔的情況下,發生一點關於劉阿斗的流言和傳說是不足為奇的。
但傳說也好,流言也好,劉阿斗是劉備的嫡親兒子,這是不容置疑的。劉阿斗幼年失恃,母親早死,父親又戎馬倥傯,沒有多少時間照看他,這大概也是不容置疑的。由於這種情況,劉阿斗幼兒時期,大概很少獲得父母愛,「胎教」和幼教自然也很缺少,這對他的智力發育可能有些影響。
荊州大逃亡之後,他父親在赤壁大戰中取得了勝利,獲得了一塊落腳地。公元210年,孫權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她就是前面講到的孫夫人。從此劉阿斗有了一位繼母。當時他已三歲。但是這位繼母性情「剛猛」,「侍婢百多人,皆持刀侍立」。連劉備見了她都「心常凜凜」,一個三歲的孩子見了她大概也不會感到愜意。同時,從孫夫人的婚煙目的和生活習性看,她對劉阿斗大概也不會有多少母愛。由此,劉阿斗也只能在孤獨中度過童年。不久,劉備人蜀,孫夫人返吳。這時,劉阿斗連繼母也沒有了。
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納吳氏為後,她就是史冊中說的穆皇后。於是劉阿斗又有了一位繼母。這時,他已是十二三歲的少年了。穆皇后是蜀漢很有教養的淑女,她對劉阿斗大概不錯。在此以前,劉備已把教育繼位人的責任交給了他的丞相諸葛亮,從此,他有了一位好母親,一位好老師,又可以經常看到父親。這幾年大概是他生活最安定、最幸福的時期。
但是好景不長,厄運又降臨到他的頭上。他父親兵敗夷陵,病困於白帝城。父親病危時想念自己的兒子。他給兒子寫了一份情深意長、寄托厚望的遺詔:「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天,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按即射援作者),說丞相歎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遺詔說明了這位從平民百姓中崛起的皇帝,儘管顛沛一生,但是對自己兒子的成長還是十分關注的。他勸說劉阿斗從「去小惡、積小善」入手,修養德性,並努力讀書,提高自己的素養。循循善誘,關懷備至。
劉備的遺詔透露了劉阿斗智力水平的信息。大智謀家諸葛亮也給劉阿斗這樣的定語:「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這9個字字字靈驗,畢竟劉阿斗儘管幼年失恃,相當時間內教育條件甚差,但智力並不壞,接受教育的能力甚強,劉備死後,他能執政達四十多年,絕非低能兒可比,顯然是「智量甚大」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