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益州是天府之國又說益州疲弊,諸葛亮為何會有自相矛盾的說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先說益州是天府之國又說益州疲弊,諸葛亮為何會有自相矛盾的說法?

很多人都不瞭解諸葛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誌·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出師表》的開篇,諸葛亮向後主劉禪闡明了蜀漢當前的問題,並給出了相對應的建議,內容如下: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由此,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強調了「益州疲弊」的情況,也即現在的益州,可謂是在苦苦支撐蜀漢。在此基礎上,後主劉禪需要選賢任能,以此恢復國力。不過,說到「益州疲弊」,很多人就感到疑惑了,因為早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向劉備表示益州是天府之國,漢高祖劉邦正是因為佔據了這一地區,從而成就了帝王之業。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最初認為益州是天府之國,後來又說益州疲弊,這是為何呢?換而言之,如此自相矛盾的說法,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益州確實可以稱之為天府之國,這應該是母庸置疑的事情了。天府之國,作為地區的稱呼最早見於《戰國策·卷三》,蘇秦稱秦惠文王所在的關中之地為「天府」。《華陽國志》卷三《蜀志》:李冰修都江堰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是歷史上名篇諸葛亮《隆中對》中的名句,指成都平原。

由於天府之國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所以歷史上也有個別典籍作為個例在個別時期稱呼部分地區為「天府之國」,如華北北部、江淮、閩中等地區,但都屬於零星用法,也即在歷史上,天府之國一開始指的是關中地區,後來一般用來指益州地區,或者說是成都平原了。對於成都來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比較繁華的城市。比如到了唐朝時期,一度有「揚一益二」的說法,也即揚州和益州(成都)成為當時最繁華的兩座城市。基於此,在東漢末年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就強烈建議劉備奪取益州。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隆中對》中,諸葛亮表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稱讚了益州,但是,跨有荊州和益州,才是《隆中對》的立足點。打個比方,只有益州和荊州都握在手中,才能幫助劉備成就帝王之業。而到了公元227年,在《出師表》中,諸葛亮之所以對後主劉禪說益州已經非常疲弊了,顯然和荊州的丟失存在直接的關係。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導致荊州三郡失陷。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在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但是,伴隨著湘水劃界和襄樊之戰這兩件事情的發生,劉備所在的勢力,徹底在荊州失去了地盤。

因此,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諸葛亮的《隆中對》,自然沒有實現的基礎了。對於無法跨有荊、益二州的蜀漢,注定只能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而無法匡扶漢室,一統天下了。從這一角度來看,諸葛亮推翻自己之前對益州的評價,無疑是具有一定道理,也符合當時的情況。另一方面,除了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自然也讓益州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一面向曹魏稱臣,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

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夷陵之戰中,蜀漢損失的數萬大軍,基本上都來自於益州,這意味著短時間內,益州無法彌補這一巨大的損失。而在丟失荊州和夷陵之戰敗後,益州還出現了叛亂,這更讓蜀漢元氣大傷了。

最後,公元223年(蜀漢章武三年)夏四月,劉備病逝,五月,劉禪即皇帝位,改元建興。這一年六月前後,益州郡的豪強雍闓,趁蜀國在夷陵新敗、劉備病逝以及黃元叛亂的混亂時機,策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的部落孟獲等一起叛亂。在叛亂剛剛爆發的時候,諸葛亮鑒於蜀漢當時的實力還沒有恢復,所以沒有立即發兵平定叛亂。到了公元225年,也即等了兩年之後,諸葛亮才親自率軍平定了南中地區的叛亂。但是,到了公元227年,諸葛亮就呈上了《出師表》,促使蜀漢進入到北伐曹魏的歷史階段了。

對於當時的蜀漢,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卻需要和最強大的曹魏展開直接的較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以卵擊石了,也讓益州的人力、物力乃至於資源都捉襟見肘了。比如在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的時候,糧草問題就直接影響到諸葛亮的作戰計劃。從這一點來看,雖然益州是天府之國,卻因為之前遭受的重創,和現在所面臨的重擔,從而步履維艱。打個比方,在東漢劃分的十三個州中,益州確實是一個比較富庶的州,可以將其形容為一個長跑冠軍。但是,現在這位長跑冠軍背著一個沙袋來進行比賽,這意味著其承受的負擔實在太重了。基於此,諸葛亮後來又說益州疲弊,而正是因為這一情況,蜀漢成為魏蜀吳三國中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對此,你怎麼看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