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年,劉備在得到張松和法正作內應的情況下,決定入川了。不過,致於怎麼做,劉備雖然聽了龐統的建議,但是,他並不想完全按照那樣做。表面上,劉備入川是幫劉璋的忙,所以,他做的事就不能讓劉璋有所顧忌。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他都沒有帶。按理說,入川不可能太輕鬆了,甚至會有意想不到惡仗。
劉備要入川,可是就只有荊州這命根子了,給外人防守不放心啊,曹操、東吳孫權也都虎視眈眈,只能命諸葛亮鎮守荊州,二弟關羽、三弟張飛、趙雲輔助守之。劉備率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以龐統為軍師,黃忠、魏延為先鋒,進軍西蜀。劉璋手下人聽說劉備入川,極力勸阻劉璋這是引狼入室,日子一長,說話的人又多,又發現張松與劉備書信,就殺掉張松,蜀軍與荊州軍就徹底鬧翻了。
在正史上,諸葛亮的政治才是他的最長項,而法正長於謀略,在內政上比諸葛亮差的多,劉備手下其他人也無法和諸葛亮媲美。因此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諸葛亮又開始協助劉備整理益州的政務,加強對益州的統治。像治理益州的律法《蜀科》就是諸葛亮主持起草的,而因為《蜀科》過於嚴厲,法正一度還提出反對意見,諸葛亮則以《答法正書》闡明了實行嚴法的必要性。從事後的結果看,諸葛亮的決定是對的。
在平衡之上,當然是先投奔過來的荊州派更放心,而諸葛亮就是荊州派系的領頭羊,至於元老派,張飛『趙雲、魏延都是打手,簡雍、孫乾等人能力又不夠,所以諸葛亮是必須入川的,他要幫助劉備控制益州。荊州那邊,作為暫時的第二序列,只需要一個關羽就夠了,也給關羽留了參謀,就是馬謖的哥哥馬良,實際上要不是關羽後來面臨兩線作戰,這個配置是足夠的,把諸葛亮放在荊州是浪費。諸葛亮入益州是戰略需要,不管有沒有法正,不管龐統死不死,他都要來,也只有他有足夠的能力和領導力幫助劉備經營益州,以及壓制益州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