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三國網小編帶來的全琮的兒子為什麼會投靠曹魏的文章。
熟讀漢末三國史,可能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替蜀漢的五虎將鳴不平——他們對劉備忠心耿耿,為劉備及其後人,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卻沒有一人保全了子孫,反倒是劉備的兒子劉禪,遞交了一紙降書,便保全了家小。不過,劉禪在亡國之前,對五虎將的家人,卻還算不錯,亡國之後他也沒有獨自享受榮華富貴,願意誠心隨他投降的人,都得到了曹魏的封賞。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即東吳的一位忠臣,同樣為自己的主公奉獻了一生,最終受到的待遇,以及子孫的遭遇,卻比蜀漢的五虎將,要慘的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東吳忠臣不是別人,正是孫權的女婿,也就是魯班公主的駙馬全琮。正是因為嫁給了他,魯班公主才又被稱之為全公主。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嗤之以鼻,覺得魯班公主不是什麼好人,全琮大約也好不到哪兒。其實不然,雖然孫魯班飛揚跋扈,甚至因為一己私慾,禍亂了朝綱,非常令人憤恨,但是全琮卻為人謙恭而有謀,常以國家為重。據《三國誌》記載,他年輕的時候,其父全柔命他押運糧食,到吳地進行交易,他卻將糧草全部散給了災民,空船而歸,並對父親說:「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縣之患,故便振贍,不及啟報。」
由此可見,他的確是一個心懷百姓之人。當然了,作為一個武將,他不僅愛民,還有不少卓越的戰績傍身。例如,孫權給他千餘兵馬,讓他征討山越,他募得精兵萬餘;孫權與呂蒙商議白衣渡江,他雖未參與謀劃,卻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議;就連曾大敗張飛的魏將曹休,出兵洞口,也被他擊敗。正是因為這些戰績,他一路陞遷,不僅最終官至右大司馬,左將軍,還曾擔任過對東吳而言,意義非常重要的大都督。
除了愛護百姓,並且有卓越的戰績傍身之外,他還會為皇室著想。例如,公元229年,孫權派太子孫登出征,全琮勸阻道,自古以來沒有太子出征的先例,一邊從軍時稱撫軍,留守時稱監國,您這樣的做法有違古制。此言暗示孫權,一國不能有二主,哪怕對方是未來的太子,也不能掉以輕心,否則不利於國家的安定。孫權也聽取了他的意見,並且對他越來越倚重,其家族也越來越顯赫。
然而,東吳終究是對不起全琮的,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首先,是江東的公主,也就是他的妻子魯班公主給他戴了綠帽子——她曾為了權勢,與江東權臣,也就是自己的侄孫孫峻私通。這樣的事情,大約對於哪個男人而言,都是無法忍受的吧?其次,是江東朝廷處事不公。公元240年的時候,曹魏大將王凌與全琮戰於芍陂,形勢不利,原本奉命攻打壽春的顧承與張休軍,為其阻住了魏軍。全琮的兒子全緒、全瑞等,則乘勝追擊,最終王凌敗退。
朝廷在論功行賞的時候,認為顧承和張休阻擊魏軍的功勞,要比全琮的兒子們退敵的功勞更大,給出的封賞,也有一定的差距。因為此事,就算一向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全琮,都憤恨不已。如果僅是這樣,全琮也不算太慘,畢竟他的兒子雖然在這件事上受了委屈,但是因為他的緣故,平時還是受到了很多厚待,《三國誌》記載:「琮既親重,宗族子弟並蒙寵貴,賜累千金。」
可是,到了他去世之後,魯班公主也失勢,遭到了發配,他的兒孫沒有了靠山,權臣孫綝 又嗜殺無道,無奈的他們只能開城投降,背棄東吳,轉投了曹魏。魏國便封全懌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全懌的侄兒全褘、全儀、全靜等宗族子弟亦出城降魏,都在魏國獲封郡守之任及列侯之爵。也就是說,全琮為江東奉獻了一輩子,最終其兒孫卻被迫離開故土,投降了敵人。不知道如果全琮泉下有知,會怒兒孫之不爭呢?還是會對東吳心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