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開始只有渤海郡,駐紮在孟津觀天下形勢,其糧草靠著韓馥的供應。其部將甚至帶萬弩從袁紹營前過,袁紹「甚惡之」。這形勢,恐怕說不上好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01
袁紹只能背水一戰,引公孫瓚來打冀州,派人說服韓馥讓位,這操作不說滿分,99起碼有的。而且公孫瓚是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袁紹能打贏界橋之戰,這水準不差於官渡之戰多少(官渡之戰同樣是4州對4州)。四世三公只是故吏門生多,碰到不認賬的(如董卓)或者皇親國戚(劉虞)一點用沒有,關鍵還得自身硬。
輸了官渡,袁紹只不過暫時不能南下而已。以袁紹的壽命,即便打贏了官渡之戰,1年多後也掛了。袁紹輸在了壽命不濟,而不是官渡打輸了。如果官渡之戰後曹操病故,回頭曹丕曹植就鬧出二子相爭。曹操的赤壁之戰輸掉,在歷史上比官渡之戰影響還大,原因就是曹操的兵力已經是碾壓性質的。
02
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周瑜向孫權匯報的曹軍實力為:「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隊不過15~16萬人,新收降的劉表軍頂多7~8萬,約23萬。而周瑜方面僅3萬人,劉備的兵力1.5萬左右,合計4.5萬,兵力比為5:1,雙方差距巨大。
而官渡方面,袁紹的兵力是11萬,而曹操也佔據四州,兵力起碼也是數萬,兵力比大概是2:1。所以,影響來看,曹操輸掉赤壁這一仗不但是歷史級別的以少勝多,而且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影響力很大。
其實能在三國留下姓名的,都是人才。特別是幾個白手起家的諸侯,仔細研究都是主角模板。只說和袁紹同傳的劉表,單騎入荊州,與蔡家、蒯家合作,誅滅群盜;收服黃祖(江夏士族,能力不弱,單挑了孫家很多年),統一荊州。
但是指望他打出去,也得問問群下的意見,畢竟他是沒有嫡系的。而且,小兒子是蔡家生的,蔡家的利益使然,必定是偏向扶持小兒子接任,這種事情對於沒有嫡系的劉表而言,真的很難。相比之下,袁紹借助冀州勢力打贏公孫瓚,必定會導致河北勢力坐大。
收監田豐、分沮授兵權,重用淳於瓊、郭圖等,何嘗不是君主的平衡之道呢。而對於曹操來說,在袁紹南下時雖然核心圈子比較完整(畢竟經歷過背叛),但也到了「四方瓦解遠近顧望「的悲慘局面。如果曹操的能力完爆袁紹,怎麼可能被打到如此境地。
03
袁紹有兩點不如曹操,一是決斷,二是用人所宜。袁尚和袁譚並非一母所生,這就代表著其背後所支持的勢力也各自不同,袁紹在世時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如果時一開始就打算立幼子就要剪除長子的勢力,不過根據劉備曾推舉袁譚孝廉來看,其羽翼已經豐滿,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如曹操一般棄植立丕了。賈詡也曾經用這個例子勸誡曹操,說明資源接近的子嗣中,立嫡長子還是有一定合理性。
立嗣猶豫不決,死後無法整合集團利益。顏良,文丑性狹不可獨任,導致開局不利。又有兩點優於曹操,一是家世,二是氣度。善能折節下士,有古君子之風,對待劉備這樣的非名士也能以厚禮相待。
袁紹和曹操都是死於天命,官渡之戰對袁紹影響並沒有現在歷史書上那麼大,還沒有達到影響陣營命運,只不過他死後兒子亂出牌,加上曹操成功了,才誇大了這場戰爭,如果官渡後曹操不小心被別的勢力集團滅了,官渡之戰也就這樣,漢末天天都在打仗,有名戰役都和曹孫劉有關。
就看袁紹留下的遺產,分為四個部分,三袁一高彼此之間還相互攻伐背叛出賣,就這樣的亂,曹老闆還是花了五六年才徹底把袁家給平定,足以窺見袁紹治理四州的能力和民心的歸附,後期袁家衰落了,烏丸等其他民族也願意幫助袁家抵抗曹操,又可以看出袁紹的外交手段和魅力。
無論怎麼看,作為曹操這個梟雄最大最危險的敵人袁紹,絕不可能是一個剛愎自用,昏庸無度的人。戰勝袁紹,是曹操這輩子最大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