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真的很無能嗎?歷史上的他是怎樣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袁紹真的很無能嗎?歷史上的他是怎樣的?

提起袁紹,一般人都會以為他是典型的無能者+野心家。「演義」中描寫他:「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在漢末宦官勢力與外戚勢力惡鬥之際,他出了一個餿主意:讓西北狼董卓領軍進京,這直接導致漢末朝綱的崩塌。在與董卓鬧僵以後,袁紹高舉討伐逆賊董卓的大旗,將曹操、孫堅、孔融等十八路諸侯的兵馬召集在自己的麾下。

討伐董卓的檄文是曹操最先發出,他自知威望不夠,就拉袁紹入伙,並推舉袁紹為盟主。袁紹是一個富家子弟,其名為「四世三公,名滿天下」,其勢為「門生遍朝廷、世交布海內」,其地為「天下九郡擁其四」。起初,他的來頭很大,氣勢非凡,很快地成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可是在討伐董卓這樣投資規模巨大的行動上,袁紹除了一個「盟主」的虛名外一無所獲,而曹操則累積了軍事統帥的經驗,孫堅獲取了傳國玉璽,連原本一無所有的劉備三兄弟也博得了「三英戰呂布」的威名。董卓被滅後,聯軍也就失去了討伐的目標,頓時有點不知所措。

袁紹本以為機會來了,自已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朝廷幫掌門人,沒想到十八路追隨自己的諸侯,各懷鬼胎,一看董卓被打死了,紛紛自立門戶,來搶勝利果實。其中最有野心的就是曹操,他直接把皇帝搶回去,與袁紹公開作對。亂世出英雄,但是富家子弟在亂世,卻很少有傑出人物出現,反而是那些落魄的人,能夠乘勢而起,成就一番事業。賣草鞋出身的劉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三國》裡為草莽英雄修台階、做鋪墊的人很多,袁紹就是最大的一塊墊腳石,他不僅成全了曹操,也成全了劉備和孫堅,讓這三個人藉著自己的名氣成了氣候。

最令他懊悔的事情,莫過於自己怕麻煩,不願意早請示晚匯報,攻下洛陽後沒有把皇帝搶來做自己的傀儡,反而把便宜讓曹操佔去,自己卻受制於人。當時,漢獻帝劉協為擺脫西涼軍餘孽李催、郭汜的虐待與追殺倉皇出逃,最受期待且離得最近的袁紹竟不識落難天子的價值,棄之如敝屣,結果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曹操撿了個便宜,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後來在與曹操的決戰中,雖然袁紹人多勢眾,但失去了皇帝這個法寶,結果一敗塗地,落得鬱悶而死。

很多人把袁紹的失敗,歸結為他的性格,要我看,這樣的歸納有些過於簡單。袁紹的性格,有不足以成大事的一面,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袁紹雖以正義的名號起兵討伐董卓,卻沒有打好正義這張牌。袁紹沒有把自己的根據地設在中原腹地,反而放在了更北的冀州,使自己偏離了政權的中心。問鼎中原才能得天下,跑到一個偏僻的角落躲了起來,勢力再大又能怎樣?地盤選錯了,又沒有搶到皇帝,最後淪為了正義的「偏房」,失去了最有號召力的一桿大旗。

按理說袁紹出身豪門,政治鬥爭經驗應該很豐富,在剷除十常侍的時候,還立了大功。他應該明白,誰擁有了皇帝,誰就擁有了正義,可是後來還是錯過了把皇帝領回的機會,顯然就是政治白癡了。連孫堅都知道趁勢搶奪一個皇帝的印璽,五世三公出身的他,竟然一再錯過政治好局,不得不讓人感覺到袁紹的政治素養是如此的幼稚和天真。身居皇帝之側,卻不知拉大旗作虎皮,沒有一點遠見,充分暴露了袁紹淺薄無知而又狂妄自大的本性。可以說,是出身害了袁紹,使他注定成不了主宰乾坤的角色,注定要在和曹操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單從人名學來看,曹操就比他更佔先。操,操行;孟德,品德排第一,就是自誇品德好。而袁紹就不行了,這個名字聽起來沒有一點英雄氣概。紹,繼承的意思,除了繼承袁家的榮華富貴,也沒什麼大出息;本初,本來初始,說白了就是個鋪墊,為他人做嫁衣裳。失去了皇帝,就是失去了仁德,袁紹自然就淪為了叛逆。他沒有認清亂世中成就大業最需要什麼,忽略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威力,最後因為自己不是正義之師,而潰不成軍。即便是在臨死時,他也沒有按照傳統的仁德要求,將自己的權力傳給長子,而是傳給了三兒子,埋下了二袁之爭的禍根,袁氏家族最終被曹操蕩平。

袁紹是自己滅了自己,不過是借助了曹操的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