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自身犯下了哪兩個大錯誤?他為何會在官渡之戰中失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袁紹自身犯下了哪兩個大錯誤?他為何會在官渡之戰中失敗?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袁紹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直到袁紹這一代還享有很高的權利。袁紹集結力量討伐董卓後原本最後希望擊敗曹操完成統一,但是當時的袁紹卻犯了很多知名的錯誤,導致最不能輸的官渡之戰慘敗給曹操。其實袁紹原本有多次機會剷除異己,當時袁紹坐擁幾十萬兵馬,但是戰略上和用人上都犯了大錯,導致人心不齊一攻就破,人多並不能保證一定獲勝啊。

在《三國演義》中,袁紹就是一個「醬油黨」,給讀者的印象很差,主要表現為三點,(1)能力有限,(2)非常傲慢,(3)四世三公,家世不凡,典型的「官五代」。總之,袁紹就猶如一個「小丑」,空有王炸,卻不會出牌!

然而,真實歷史上,袁紹卻並非如此,從他能統一河北,成為漢末最強的諸侯,以及治理河北「政寬,百姓德之」來看,袁紹是有一定真本事的,否則也不會「成為漢末最強的諸侯」!

至於袁紹為何失敗,這和對手曹操能力太強,也和他自身犯下的錯誤有關。總體而言,袁紹有兩個最大的錯誤,即:誤判了二人作用,高估了一個戰略!

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個錯誤都發生在官渡之戰前!由於這兩大錯誤,所以就注定了袁紹官渡之戰的失敗。或許,沒有官渡之戰,袁紹也會在其他決戰中失敗。

誤判了二人作用

在漢末亂世之中,群雄並起之際,盟友的選擇就非常重要,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然而,袁紹在盟友的選擇上,卻犯下了巨大的錯誤,重點是「親曹操」、「遠袁術」!從歷史結果上看,顯然袁紹誤判了這兩人的作用!

191年,袁紹與袁術兄弟間矛盾激化,以至於反目成仇,互相攻伐。與此同時,袁紹選擇與劉表、曹操結盟,一起對付袁術、孫堅、公孫瓚等。

客觀的說,袁紹和袁術交惡,雙方都有責任,但卻有兩個重點,(1)成大事者,要懂得拉攏盟友,袁紹袁術是兄弟,哪怕袁紹對袁術再不滿,為何不能「顧全大局」著想呢?(2)袁紹派了一個人做豫州刺史,而此時豫州有一部分在袁術控制之下,袁紹想要獨吞豫州,這就刺激了袁術,此後二人開始公開對抗!

和袁術反目的同時,袁紹卻錯誤的聯合、扶植了曹操,壓根沒有看到曹操對他的不滿。坦率的說,袁紹似乎對曹操壓根就不瞭解,也不清楚曹操真實想法,完全是一廂情願,甚至還數次幫助、支援曹操,最後養肥了曹操!

試想一下,如果二袁合作,那麼北方還有曹操等其他人的機會嗎?讓人無語的是,這兩人卻兵戎相見,最後都成了可恥的失敗者!更為重要的是,袁紹看不到曹操的野心,養大了一頭巨鱷,最後把二袁都吞下去了。

高估了一個戰略

翻開歷朝的開國史,大家都會看到一個內容,即:「平天下的戰略構想」!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在很弱小的時候,就已經逐漸形成了平天下的戰略構想。當然,此後會隨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在漢末亂世,最有名的戰略是「隆中對」,諸葛亮規劃劉備取天下的戰略構想。當然,雖然沒能實現,但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搞的舉世皆知!其實,曹操、袁紹等人也有自己的戰略!

袁紹的戰略規劃是,「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說的簡單一些,就是:據有「大河之北」而後爭奪天下。客觀的說,選擇河北為根據地,這一戰略構想並沒有錯誤,畢竟冀、幽、並等州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然而,袁紹高估了這一戰略,所以一直死抱著不放手。

於是,大家就看到了這一幕,袁紹還沒有完全佔據河北之地時,錯過了多次向黃河以南兗、豫等州擴張的機會。最典型的是192年,劉岱身死之後,兗州一時無主。結果,當時沒什麼壓力的袁紹,自己不取,卻給了曹操!

總之,袁紹本來有機會「跨河南北」爭天下,但他卻偏偏要「據大河之北」,徹底消滅公孫瓚之後,再談爭天下。於是,袁紹不斷錯失黃河之南戰略要地。如果袁紹積極向南拓展,那麼曹操戰略空間就會進一步被壓縮!

後記

當然,袁紹還有其他錯誤,比如195年漢獻帝劉協來到關東,袁紹態度是「不要」,並且讓漢獻帝劉協去曹操那裡。結果,曹操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袁紹懊悔也沒用!

曹操控制漢獻帝劉協之後,自任「大將軍」一職務。漢朝的大將軍,相當於軍隊最高職務了。可以說,這一職務讓曹操野心顯露了出來。然而,袁紹卻還要打公孫瓚,而不是先滅掉實力尚弱的曹操!

可以說,袁紹有很多機會,但卻被他一一浪費。尤其在對待曹操上,或許袁紹念及舊情,總是「優厚」待之。然而,袁紹最後敗在了曹操手上。

那麼,袁紹究竟有沒有謀略呢?三國頂級謀士參謀郭嘉評價為:「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近代最偉大的偉人也說他:「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果兵敗於官渡。所以有謀還要善斷。」可見,並非袁紹無謀,主要是不善斷,並非《三國演義》中的偏「草包」類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