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鄧艾滅蜀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三國魏、蜀、吳中,最先滅亡的便是國力最為弱小的蜀漢。不過,蜀漢的滅亡是非常帶有偶然性的。在魏國伐蜀大軍難以前進的關頭,鄧艾另闢蹊徑,從滿是懸崖峭壁的陰平道偷渡,來到了成都平原腹地,隨後直取蜀漢的都城成都,劉禪開城投降。
那麼,鄧艾滅蜀偷渡的陰平道是現在的哪裡?它的地勢到底有多險要呢?
魏景元四年(263),鍾會領十幾萬軍隊,鄧艾、諸葛緒各領三萬餘人,共計約二十萬大軍殺向蜀漢,但鄧艾的主力部隊在摧枯拉朽般攻下了許多城池後,被姜維阻擋於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的劍閣,無法前進。
於是,鄧艾向主將鍾會上書道:"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沖其腹心……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鄧艾建議,直接從陰平的小徑繞道到劍閣西部百里處,那裡離成都大約三百多里,可以派遣奇兵直接闖進蜀漢的腹地。作為主將的鍾會雖然覺得這一計謀實現機會非常渺茫,但反正不會傷害他手下的主力軍隊,何況,鄧艾要是在這一行動中喪命,對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於是,鄧艾便著手實行這個計劃,"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從《三國誌》裡陳壽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計劃實現的難度之大,陰平道地勢之險要。
鄧艾先是從陰平道出發,行走了七百餘里,這七百餘里都是"無人之地",也就是說,陰平道方圓幾乎是一片原始森林。要不是地勢險要、不宜居住,如此大的一片林子是很難存在的。在行走過程中,鄧艾軍"鑿山通道,造作橋閣。"面對沒有別人踏足過的陰平古道,軍隊只有當場開鑿,搭建橋樑才能通過。
到了最後,面對眼前的萬丈懸崖,鄧艾用毛氈裹住身子,從上方翻滾而下,將士們也沿著懸崖攀爬,才得以通過陰平道。
可喜的是,將士們從山道裡出來,便發現已經到達了江油,蜀漢的守將馬邈投降。於是鄧艾軍先是輕易佔領了江油,然後又拿下綿竹,進逼成都,滅亡了蜀漢。
根據考察,陰平道的起點在陰平郡,位於今天甘肅省隴南文縣的鵠衣壩,從這裡出發,先要翻越青川縣境內一處叫做"摩天嶺"的山嶺。這裡顧名思義,高可摩天,相傳鄧艾正是在這裡"以氈自裹,推轉而下。"隨後,再經過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等地,一直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為止。
鄧艾為了滅蜀,不惜以身犯險,從嚴峻的陰平道偷渡到蜀漢腹地,滅蜀之戰他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