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鄧艾,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鄧艾(?一公元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雙全,深諳兵法。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在鍾會所率10萬大軍,被蜀將姜維阻於劍閣關外,無計可施,正想退兵的情況下,鄧艾出奇策,率領本部人馬,智出陰平道,打敗諸葛瞻,逼降劉禪,滅亡蜀漢。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三國末期,魏國在司馬氏的掌管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軍事力量十分強大,在三個國家綜合實力最強,具備了滅吳、蜀的條件。
公元262年,魏國實際統治者大將軍司馬昭,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蜀國已經「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制定了「今宜先取蜀,三年後,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滅東吳」的計劃。
公元263年,司馬昭調集了十幾萬大軍,準備一舉消滅蜀國。他派鄧艾和諸葛緒各自統3萬人馬,派鍾會帶10萬人馬,兵分三路進攻蜀國。鍾會的軍隊很快攻取了漢中。鄧艾的軍隊也到達沓中,向姜維進攻。姜維得知漢中已失守,就急忙將蜀軍集中在劍閣關堅守,抵禦魏軍。
鍾會率軍進攻劍閣,劍閣地形險峻,道小谷深,易守難攻。鍾會屢攻不下,但劍閣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非拿下不可,不能放棄,時間一長,魏軍糧食供應也發生困難,軍心開始動搖,眾人都擔心前功盡棄。正當鍾會進退兩難之時,鄧艾趕到了。鄧艾建議:讓鍾會在劍閣與姜維對峙,吸引蜀軍主力。他自己率本部人馬「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從陰平抄小道到達涪城,這樣姜維若從劍閣來援,則可取劍閣;若蜀軍不來救,便可斷姜維後路,也可直接威脅成都。這條計策被鍾會接納。於是,鄧艾率其3萬人馬從陰平出發,沿途高山險阻,十分艱難,他們從陰平小道,一路鑿山造橋,排除困難險阻,走過七百多公里的無人煙之地,最後他們到了一條絕路上,山高谷深,沒法走了。好多人打起了退堂鼓。鄧艾當機立斷親自帶頭,用氈毯裹住身子先滾了下去。將士們不敢落後,照著樣子滾下去。那些沒有氈毯的,就用繩子拴住身子,攀著樹木,一個個慢慢下了山。魏軍終於到達江油。蜀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突然出現,不戰而降,鄧艾兵不血刃,佔領了江油,又乘勝佔領了涪城。
鄧艾又朝綿竹方向前進。蜀軍駐守綿竹的守將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鄧艾立即派其子鄧忠、師纂從左右兩面進攻蜀軍,魏國人數太少,雙方一交戰,就吃了敗仗。魏軍失利,鄧艾大怒,命鄧忠、師纂再戰以功補過。結果二人大破蜀軍,斬殺諸葛膽和他的兒子諸葛尚。魏軍勝利地佔領了綿竹。
鄧艾攻下綿竹,向成都進軍。蜀人做夢也沒想到魏兵來得這麼快,再想調回姜維的人馬已經來不及了。
後主劉禪慌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都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最後大臣譙周提議投降,得到大部分大臣的認可。於是後主劉禪不得已只好派侍中張紹(張飛之子)等捧著玉璽到鄧艾軍營裡去請求投降。
蜀漢就這樣滅亡了。這時候,姜維還在劍閣據守,聽到蜀國投降的消息後,前思後想,決定向鍾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