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過程當中 曹操為什麼沒有放火箭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草船借箭過程當中 曹操為什麼沒有放火箭

還不瞭解:草船借箭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之後,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曹操是沒有想到嗎?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前言:

瞭解過歷史的讀者們想必都瞭解過草船借箭這個典故吧,作為現代漢語詞典,草船借箭被釋義為運用智慧和謀略,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者是財力來達到這個目的。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中,也詳細地描寫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整個故事發生的過程和結果,而在這個故事中,孫權、劉備方的大軍借助軍火攻擊曹軍,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曹操為何不放火箭,進行火攻呢?

草船借箭發生的時代,便是在三國鼎立時期,但此時曹操便想率領著號稱具有百萬數量的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地區,順勢一起消滅孫權、劉備兩個勢力集團,以實現全國的一統。而孫權、劉備得知此事後,也打算一起聯手抵抗魏國的攻擊。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其實是《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走到赤壁之時,曹操所率領的大軍和孫權、劉備一起練手的大軍便相互對持,雙方產生了極大的火藥味氣息,但雖說火藥味濃重,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突出對方的防線。而在這種情況下,由周瑜為首帶領的大軍便開始排兵佈陣,開始了與曹軍的進攻。在《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借箭這個想法是周瑜當時故意提出來的,說的是只限十天造出十萬支大箭,而此時諸葛亮便看穿了這是一條害人之計,跟對方說出了只要三天,就可以得到十萬大箭。在過後,諸葛亮借助魯肅的幫助,且運用了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運用了調船的方式,成功借到了十萬支大箭。

但其實大家是否瞭解,在《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其實跟現實中發生的故事是有所差誤的。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雖說孫權之間的大軍協定好聯軍一同作戰,但之中的內部鬥爭其實也非常激烈,以諸葛亮和周瑜的鬥爭可以說是最為典型,他們也在相互爭奪著權力,而曹操其實也看出了這一點,便派自己的手下去說服周瑜,而這個作用便是可以在孫權和劉備各自所率領的大軍進行著挑撥離間。但曹操並沒有想到,周瑜等人運用了反間計,讓曹操沒有得逞到他的計劃。

而周瑜也作為孫劉聯軍的最高統帥,卻非常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便拿著十天需要造成十萬支箭的借口來威脅諸葛亮,可諸葛亮期間早已看出這是要陷害他,卻不料他立刻下了軍令狀,答應周瑜說三天便可以建成十萬支箭。在這期間,周瑜便派魯肅去觀察諸葛亮的情況,在諸葛亮見到魯肅後,立刻叫魯肅幫忙準備二十條船,且不讓他告訴給周瑜。魯肅見了周瑜,果真沒有提到這二十條船的事情。

到第三天四更之時,諸葛亮便把魯肅請到船上,諸葛亮便和魯肅說一起去取箭。船便朝著靠近曹軍的區域駛去,諸葛亮便下令讓所有的船的船頭都朝西,以一字型擺開。此時河上霧氣非常大,見此狀況的曹操不敢輕舉妄動,本身生性多疑的他,就只能叫弓弩手朝著那二十隻船的方向射箭。在射到一半之時,諸葛亮又命著名將領船頭朝東,調換一個方向,船則繼續受箭。在天快亮時,此時河上的霧還沒有散開,但諸葛亮所率領的二十支船已經插滿了箭。而諸葛亮之前向周瑜所承諾的十萬支箭,也成功借來。在曹操發現他們想追上他們卻已經來不及了,因為諸葛亮早已組織船隻離開了有二十多里。在周瑜瞭解諸葛亮的借箭過程後,也從心底裡十分敬佩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以上便是《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大致故事,但其實在歷史事件中,是真的有一個故事與草船借箭及其相似的故事。這個故事在《三國誌·吳主傳》去注文《吳歷》中所記載著。

而這個故事,便是一句著名語句:「生子當如孫仲謀」誕生的背景故事,提起這裡,大家已經瞭解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了吧,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在《吳歷》中,上面記載著曹軍在一次出動中,需要從濡須出發,並趁著晚上時分在長江渡江,孫權得知此事後,便立刻派遣大軍去到長江處圍剿,便以此阻攔曹軍的前進,並從中打擊曹軍,斷其所物資。

在這一場圍剿中,曹軍損失慘重,不少曹軍被俘虜,溺水的曹軍也不少。但此時曹操仍然在一條道上渡船,而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每次一有曹軍的船隻在河道上度過,孫權方的大軍一定會將此攔截下來。而為了激怒曹軍,孫權更是一直派遣部隊去曹軍方那裡聲稱要開戰,但由於曹軍的軍力、物資等方面都沒有準備成熟,曹操便不敢輕易行動。不僅如此,孫權的一個舉動更讓曹軍產生了錯覺,使曹軍的損失更為嚴重,則是他親自駕著船隻到曹軍的區域那裡挑釁,而吳軍也為了保護自己的統帥,跟著在孫權的身後。這個舉動讓曹軍們都誤以為要開戰,出示了大量軍力。

但曹操也得知自己的軍力此刻還不夠對付對方,所以他利用著稍微佔據優勢的弓箭去射擊孫權的船隻,而因為孫權的船隻也承受不住箭的重量,出現了傾斜的狀況,而孫權而得知了這個事情,便立刻把船隻調頭,讓船隻的另一側也受箭,而讓整只船都保持平衡狀態,在過後,孫權也命令自己的大軍速速離開。

再看到孫權逐漸離開的曹操,此刻也不得不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而這句話也流傳至今,來表達了孫權的機智謀略。

則有些歷史學者在後期研究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有極多的情節都與真實孫權與曹操的故事有所相似,所以編寫《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便是運用了這一個故事,將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諸葛亮,來編寫了另一個經典的故事。

但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都有個疑惑,當時曹操本可以用火箭去攻擊諸葛亮或者是孫權的船隻,但為何就只用了普通的弓箭呢?其實在從中也可以看出曹操的機智。

赤壁之戰真正發生的時間是在十一月份,而曹軍在他們到達赤壁的時間則是在九月份,而當時的九月份在蒙古地區,是西北風和東北季風相互交叉地自北向南地追著。而按照這種氣候,可以說假如曹操方射的是火箭,對於他們是更加有利的。

但此刻雖說風向已經形成,但通過地理知識可瞭解,風向在向南推進是需要耗費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證明,曹軍需要到十月份才真正可運用風向來作戰,而在這種條件下,假如曹操貿然地使用火箭,可能也會導致自己地船隻也難免受到火箭的影響。

而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得知諸葛亮的船上也綁滿了稻草和帆布,從這我們也可以推測瞭解,諸葛亮可能也對曹方有所預料,假如曹方發射的是火箭,假如自己的船燃燒起來,則採取不撤退的方式,並利用著獲釋來攻擊曹方,作出同歸於盡的決心。

結語:從小編上面的講解中,我們可得知,其實曹操為何不用火箭來攻擊對方,其實是害怕自己的軍方也因此受到傷害。在過後魯肅也分析了曹操這種做法,在得知原因後,便稱讚著曹操為「通神「。雖然說《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與真實歷史事件中的主人公不一樣,但無論是哪一個,都可以體現出其智慧之處,也是值得賦予後人啟發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