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亮和龐統,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所謂亂世出英雄,戰局出謀士參謀。在三國時代對時局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有這臥龍鳳雛之稱的諸葛亮和龐統,那麼也總會有人會問他們兩個到底誰更厲害?
其實他們二人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諸葛亮足智多謀胸懷坦蕩謹慎忠誠,這是歷史給予他的人物標籤,現在看來或許就是成與忠,敗亦忠。諸葛亮對外大事幾乎每次都可以交出滿分的答卷,而對內坦蕩謹慎忠誠似乎又成為了一塊絆腳石。孔明在後期無論用兵還是從政,都非常謹慎小心,戰役很少涉險。而龐統則不然,萬事從心所欲,有一定賭徒心理,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就要搏一搏。
與諸葛亮其名的龐統智謀不言而喻,而龐統則是可以用智慧莽夫來形容,他的獻計從來都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深諳人心並敢於冒險的人,在投劉備之初因沒有受到重視,被放耒陽縣當縣令,不久就讓劉備親自來接回自己足以看出自信,倔強的性格。而在當時的時局之下,這無疑是一個奇兵,他可以創造無限可能。劉備在進攻西川之際,進則失人心,退則失天下,進退兩難之際,龐統自願換騎的盧馬隕落落鳳坡助劉備平定西川師出有名,也讓劉備徹底擺脫了背信棄義的罵名。
說了這麼多看似和後來魏蜀之爭關係不大,但是大家都知道司馬懿深諳兵法,同時他最厲害的地方也在於隱忍與洞察人心的能力,而正直大義的諸葛亮在這方面顯然是失敗的。
孔明贈衣與司馬懿回問身體那段就看出心理博弈的天平其實已經有了傾斜。如果當初落鳳坡死的是臥龍,首先我想龐統處於國家大義未必會愚忠於劉備的囑托,繼續扶持劉禪,揮淚斬馬謖也許會變是另一個版本,在與司馬懿人心的詭斗中龐統也許會更勝一籌。
比如龐統剛出世的時候,就獨自一人去往曹營勸說曹操,結果促成了連環計的成功,曹操作為當時最大的軍閥,手下的優秀人才非常多,一旦曹操能夠聽取別人勸阻,那龐統根本就沒有下文,就算曹操為顧忌自己的名聲明著不敢動手,但是按照曹操的風格也會派人刺殺,所以,根據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龐統這個人很冒險。
其次就是決定龐統一生的落鳳坡事件,龐統為了報答劉備選擇了小路,可能以龐統的聰明才智,他也應該能夠想到這裡會有埋伏,但即使如此還率領軍隊冒險進軍,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龐統這個人按照現在的人來說就是一個賭徒,從前面投靠劉備的一帆風順,結果到了這裡卻賭錯了。
可是我們從以上龐統的性格可以得出他能夠打贏司馬懿的原因。
關羽去死之後,諸葛亮曾經極力勸阻劉備不應該出兵攻打吳國,結果劉備不聽,還和諸葛亮有了君臣嫌隙,以至於帶兵的時候都沒有帶著諸葛亮,結果太過傲慢致使蜀軍打敗,也就是因為這一戰,蜀國的主力和將領損失慘重慘重,以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說法。可是如果把諸葛亮換成龐統,結果就不一樣了,劉備一定會帶著龐統隨軍出征,以他的這種段位絕對不會讓劉備在林中扎林,更不可能輸給吳國,要知道當時吳國的整體國力都沒有蜀國強,吞併吳國之後蜀國的國力會提升一個檔次,也就有了和魏國對抗的實力。還有一點就是讓後世的我們一直歎息的是魏延的子午谷計謀,當時魏延向諸葛亮請命建議從子午谷出發,可是諸葛亮太過於謹慎直接把魏延的這個計劃給否決了,可是後來事實證明,魏國在子午谷根本就沒有設伏,如果魏延率領蜀軍兵出子午谷的話,和諸葛亮裡應外合,不能說滅了魏國,但至少魏國也會元氣大傷,也就沒有後來司馬懿的事情了。
不過真的看了一些資料後發現,曹魏其實也不是蜀漢賭死一個司馬懿就能滅的,據一些資料記載,在蜀漢那邊一共只有一百多萬人口,十多萬兵馬簡直就是湊出來的。而曹魏卻不同,在初期的時候人口已經接近500萬,中期600多萬人口。光一個西線防禦部隊達到20萬左右。加上東線、北線、中央軍、各地方守備部隊、西涼等地方軍,可達百萬左右。
歷史不存在假設,也沒有重來,即便是如此龐統勝了司馬懿,在時局極致動亂的當時龐統也未必能像諸葛亮丞相的治國理政的才能。蜀漢這期間只要是賭錯一次就會面臨致命打擊,哪怕蜀國就算佔領長安,離最終滅魏國還有許多的困難,潼關、虎牢關到洛陽再到許都、鄴城,其中只要一場大戰役失敗就會前功盡棄。但魏國滅蜀國只需取漢中或者直搗成都即可。
所以細細想來,諸葛亮的持續騷擾,等待天下有變也不能說是錯誤的,可惜天不假年,如果讓諸葛活到司馬懿哪那個年歲,也未可知。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