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孫權殺關羽,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事實上,我們可以說孫權偷襲荊州是錯的,但是他的這個錯誤既然已經犯下了,那就沒有退路了。拿下荊州、抓到關羽之後,孫權只能殺掉關羽,除此之外,他毫無辦法。所以說,孫權殺關羽,並非是錯誤的決定,而是當時的形勢所迫!
孫權偷襲荊州
在偷襲荊州之前,孫權和劉備雖然偶爾有衝突,但總體來看,雙方都還是比較克制的,名義上還算是盟友關係。當時的荊州,總共有7個郡,其中關羽佔據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孫權佔據長沙郡、桂陽郡、江夏郡,曹操佔據了南陽郡,由於大家的領土靠得很近,所以說孫權對關羽這邊沒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只不過當時東吳的共識還是聯劉抗曹,所以暫時沒有對劉備用兵的打算。這也是為何呂蒙屢屢勸說孫權對關羽用兵,孫權卻置之不理的原因。
事情的轉變其實是在漢中之戰!在漢中之戰前,天下公認的是曹操實力最強,孫權次之,劉備最弱,結果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劉備竟然敢於發起漢中之戰,而且於定軍山之戰中陣斬了漢中曹軍的主帥夏侯淵。在此之後,就算曹操親自引兵前來,也並非劉備的對手,最終只能遺憾退出漢中。漢中乃是進軍益州的咽喉,擁有了漢中,曹操將有更大的機會打進成都,然而曹操卻丟失了這麼個戰略要地,雖說他遷走了漢中的百姓,給劉備留下了一座空城,可這也改變不了曹操戰敗的事實,自曹操這一敗仗之後,曹魏再次入主漢中,已經是幾十年後的蜀漢末期了。
漢中之戰,雖然很多人都不願意承認曹操戰敗了,但事實就是如此。而曹操的戰敗,讓孫權認清了兩個現實,一是曹操衰弱,是個紙老虎,此時對曹操下手,很可能有巨大收益;二是劉備實力很強,東吳在此之前也是和曹軍交手數次,瞭解曹軍的實力,劉備能在大規模會戰中擊敗曹操,可見劉備的蜀漢也是非常強悍的。兩個強悍的鄰居,對東吳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那麼東吳到底該先揍誰呢?
按照大家的正常思維,當然是先打曹操了,畢竟曹操佔據了整個中原,人口、經濟都是最強大的,雖然他在漢中之戰打敗了,但他還是可以很快就恢復過來的。等他恢復過來,將會更難對付,所以說,先打曹操,符合東吳的利益。孫權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在建安二十四年,又開始了他的進攻計劃,攻打合肥!說到合肥,大家就非常瞭解了,這簡直就是孫權的噩夢啊,無論他怎麼打,就是打不下合肥。當初他帶領十萬大軍前來,面對數千守軍的合肥,愣是打不下來,還被張遼給胖揍一頓,悲催極了。而這一次,孫權也沒有超常發揮,儘管曹操的主力大部分都在漢中和劉備作戰,孫權還是沒能打下合肥。
這人哪,一遇到困難,就容易想東想西,孫權就是這樣的。他打了這麼多次的合肥,就是沒能打下,反而他自己被打的懷疑人生了,於是孫權開始轉變之前的思路了,開始仔細考慮起呂蒙的計劃,謀劃著對荊州的進攻。很多人都不理解,劉備和孫權的聯盟實力大增,而曹操實力削弱,此時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時候,應該好好謀劃進攻曹操,為啥孫權卻選擇了偷襲荊州,放棄了爭霸天下的希望?實際上我們站在孫權的角度上來考慮,也許能夠理解孫權的選擇。
劉備雖然是孫權名義上的盟友,但是兩家其實是面和心不和,在孫權看來,劉備也是對手,只不過這個對手實力比他弱,曹操這個對手的實力比他強。最開始孫權之所以聯合劉備打曹操,就是因為劉備對自己的威脅不是特別大,曹操對自己的威脅才是最大的。但是漢中一戰,讓孫權看到了劉備的厲害之處,他沒想到之前自己看不上的劉備,實力竟然這麼強。而合肥一戰,也讓孫權認清了另一個現實,那就是曹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虛弱,雖然他在漢中打敗了,但在陸戰方面,東吳軍隊還是並非曹軍對手。
這兩個現實綜合在一起,就說明了另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孫權打不贏曹操,曹操打不贏劉備,這就說明現在的孫權在陸戰方面其實也是打不贏劉備了。得出這麼一個事實的孫權心裡開始慌了,而讓他更慌的還在後面,那就是東吳最大的倚仗:長江,在劉備方面看來,也並非不可逾越!
在此之前,雖然吳軍不擅長陸戰和攻城戰,但是他們有長江之險,有強悍的水師,所以即便曹軍如此強大,仍然打不贏吳軍,赤壁之戰就是最好的例證。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關羽在荊州厲兵秣馬數年,打造出了一支強悍的軍隊,而且關羽的軍隊中,也有水師,一旦孫劉兩家交惡,關羽完全可以率領水師順流而下,殺進東吳腹地。一旦蜀漢軍隊殺進吳軍腹地,以吳軍糟糕的陸戰能力來看,他們是打不贏蜀漢軍隊的。
一想到這種情況,孫權就不由得後怕,而之後的襄樊之戰,更是讓孫權心驚,關羽大展神威,打得曹軍抬不起頭,連於禁統帥的精銳七軍都被關羽全殲,可見關羽軍隊的實力是多麼的強悍。在此之前,孫權也許還會稍有疑慮,但看到關羽表現這麼猛,又有水師,又處於長江上游,這就更加使得孫權堅定決心了,拿下荊州,全據長江!不然以蜀漢的發展速度,說不定曹操還沒滅掉,他孫權先給劉備幹掉了!
孫權殺關羽
孫權偷襲荊州,雖然在大家看來,非常不明智且無恥,但是站在孫權的角度來看,這麼一個厲害的鄰居,確實是非常可怕的。某種角度來說,當時的劉備勢力對東吳的威脅比曹操勢力更加強,因為劉備勢力不僅陸戰強,而且水戰也不弱,遠不是當年赤壁的曹操可比。所以說,為了東吳的生存發展,孫權必須打壓劉備勢力,至少得先保住東吳基業,再談一統天下。實際上,孫權的這種想法是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以當時的史料來看,劉備勢力的最主要的目標還是在曹操那邊,根本就沒想去侵略東吳。
站在我們後人的角度來看,孫權偷襲荊州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一旦偷襲荊州,打破和劉備的聯盟關係,那基本也就宣告了東吳失去一統天下的機會。不過既然孫權偷襲了荊州,那接下來的很多事情,其實就是順理成章了,比如說斬殺關羽。
很多人說,孫權拿下荊州後,不應該殺掉關羽,因為這會讓孫劉兩家的關係徹底破滅。實際上,本文認為,這種看法並沒有設身處地地站在孫權的角度去考慮。我們站在孫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其實可以發現,對於關羽的處理有三種,而我們只能選擇最後一種。
一、招降
招降關羽?這怕是一個笑話!眾所周知,關羽這個人非常高傲,而且重義氣,對劉備非常忠心。當年劉備被打的四處逃竄,曹操好吃好喝的款待關羽,都沒能改變關羽的想法,關羽還是選擇了追隨劉備,此時的關羽,又怎麼可能背叛劉備,投降孫權?而且,關羽對孫權可是一直都沒有好臉色的,你孫權偷襲了關羽的荊州,現在還想著來招降關羽,打一耳光給顆糖,正當關羽是三歲小孩?
二、軟禁
很多人說可以把關羽軟禁起來,至少表明並不想和劉備完全撕破臉。持這種想法的人,真的是太單純了,你偷襲佔領了劉備的荊州三郡,抓了劉備的兄弟兼大將,想的卻是不和劉備撕破臉,這不開玩笑嗎?從偷襲荊州開始,臉就完全撕破了,關羽戰死都還好說,關羽被軟禁著,要是劉備能忍住不出兵,那蜀漢內部的言論也足以壓死劉備了,這不是給蜀漢眾人留了一個累贅在東吳嗎?時時刻刻提醒著蜀漢眾人,你們的大將被我們抓啦,有本事你們過來打我啊!這種仇恨只會越積越多,最終爆發,引發劉備和東吳的大戰。所以說軟禁關羽,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三、斬殺
除了招降、軟禁,還有一條路就是釋放,不過只要是個正常人都不會幹這事,好不容易抓了關羽,把他放了,等著他帶兵來打你?所以說,留給孫權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斬殺關羽。而且斬殺關羽最好是讓他死在戰場,而不是被抓起來公然殺掉,因為這樣才能更好的對外辯解,這並非孫權本意。而事實上,孫權確實也是這麼幹的。
《三國誌》: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結語
站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孫權偷襲荊州、擊殺關羽並非是一個好的選擇,甚至於說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是站在當時孫權的角度來看,他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偷襲荊州是因為劉備集團表現出的實力太強了,有威脅東吳的能力,這甚至比曹操更強,所以孫權必須偷襲荊州,達到全據長江的目的,讓劉備威脅不到他。而自打他偷襲荊州開始,他和劉備的臉皮就算是徹底撕破了,像關羽這種著名將領,一旦放任他回到劉備身邊,對東吳將是巨大的威脅,而招降、軟禁關羽又不太現實,所以孫權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讓關羽死在戰場,這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