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的智慧和謀略促進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他輔佐劉備九年,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法正輔佐劉備九年,在這九年中,幫助劉備取西川,定漢中,克成大業。這九年是法正一生中最輝煌的九年,也是劉備一生中最輝煌的九年!
法正死後第二年,劉備稱帝,同年大舉伐吳。這是一次感情用事的錯誤軍事行動,蜀漢大臣趙雲等紛紛勸阻,但都未成功。結果,夷陵一戰,陸遜火燒連營,劉備幾乎全軍覆沒,最終含恨逝世於白帝城。
史載,諸葛亮感歎:「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惜哉孝直!痛哉孝直!?
今天筆者就為您盤點,法正的四大功勞。
一、迎劉備入蜀
東漢獻帝劉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璋派法正迎劉備入蜀討張魯。法正得遇明主,遂竭誠盡智,積極替劉備出謀劃策。
他首先建議:「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劉備欣然採納。
迎劉備入川,的確是一個很有眼光很有見識也很大膽很冒險的行動。當時劉備雖然借孫權之力,新破曹操,名聲大振,且劉備素有英雄之名。但其僅佔有荊南四郡和剛從孫權借來的江北之地,力量仍然很弱;再加上蜀中地理複雜,山川險峻,易守難攻,即使有張松做內應,也很難說勝算有多大。
法正毅然選擇迎劉備入川,這是相當有膽識的,也是法正把自己的個人活動和聰明才智烙在這段歷史行程上的第一道印記。
二、迫降劉璋
劉備入川,北拒張魯,後又假意欲回荊州。張松不明原由,寫信勸阻,被其兄張肅發現並告密,遭來殺身之禍,壯志未酬身先死,著實可悲可歎。劉備與劉璋的矛盾也因此公開化了。
為了促使劉璋早日投降,法正致函劉璋。這封信實質上是一則內容嚴峻而遣詞委婉的勸降書。信中全面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佔有益州三分之二土地的劉備,糧食供應充足,得到方方面面吏民的擁護,且有孫權派兵作為後援,而劉璋方面則屢吃敗仗,士無鬥志,「堅城皆下,諸軍並破」,且供給匱乏,民不堪命。官僚們則是沒有遠見,各謀私利的阿諛奉承之徒。
非常明顯,劉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眾叛親離的地步,堅持頑抗絕不會有好下場,只有開城歸順才是「保尊門」無恙的唯一出路。這封軟硬兼施的信,恫嚇與規勸並舉,詐惑與欺負欺哄齊下,在外部軍事壓力的配合下,劉璋只好乖乖出降了。
三、厚靖安人心
劉備軍圍成都,劉璋蜀郡太守許靖打算逾城投降,因被發覺而沒有成功。劉璋投降後,劉備以許靖叛主不忠而瞧不起他,不予任用,法正因而進諫。
劉備立即採納了法正的意見。所謂:「太平崇仁義,亂世尚權謀」,鬥爭策略的靈活性,不是一般迂腐書生所能理解的。
四、建策取漢中
219年1月,劉備聽取法正意見,放棄進攻陽平,渡過漢水,向定軍山一帶機動,以此調動夏侯淵軍離開堅固陣地,在運動中尋找戰機。夏侯淵果然中計,與張郃率軍渡過漢水,試圖奪回定軍山要地。
劉備採用聲東擊西戰術,定軍山一戰,夏侯淵授首,大破曹兵,奪取了漢中,這次勝利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對日後蜀漢的立國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漢中是益州聯結中原的門戶,佔有漢中,蜀漢在北面就有了一道屏障,這樣進可攻,退可守,迴旋餘地廣大。
獻取漢中之策,無疑是法正在三國鼎立形成時立下的又一大功勞,曹操也對其讚賞有加:
「吾固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又曰:「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法正的一生,實則是知識分子奮鬥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既受社會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創造條件,抓住機遇的結果。
當今的時代是重視個人價值的時代,從法正身上,我們或多或少應該能夠得到一些啟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