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三國陳宮的思想變化: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淺談三國陳宮的思想變化: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三國演義裡,袁術使用「疏不間親」的計策的時候,陳宮推波助瀾,鼓動呂布當夜就把女兒送到袁術那裡去,我認為這是陳宮在害呂布。很多人談了對這事的看法,我總結了一下,大家的意見主要是兩方面。第一種意見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呂布聯合袁術是正確的選擇,,陳宮的做法是為呂布著想,是好意;第二種意見認為陳宮也是人,不是神,這麼做是一時糊塗或者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總之,沒有人認為陳宮從主觀上沒有有害呂布的想法。我在和大家討論的同時,又再看三國演義中有關陳宮的幾個章回,現在就這個問題再向各位請教。

陳宮這人,從小說中第一次出現,到他被殺,他的思想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的。他的思想變化,我認為,我覺得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捉放曹以前,我把這陳宮這階段的思想稱為「好人、壞人」階段

中牟縣陳宮捉住曹操以前,他見、歷了十常侍、何進、董卓等人對漢帝的左右和蹂躪,盼望世間出一個救世主,來拯救漢家江山。捉住了曹操後,曹在公堂上:「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間圖之,為國除害耳。。。。」「吾將歸鄉里,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願也。」這時候,陳宮被曹操的慷慨陳詞所騙,「吾姓陳,名宮,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東郡。今感公忠義,願棄一官,從公而逃。」這裡陳宮所說的「忠」,我認為是對朝廷的忠、對漢家的忠。直到曹操殺掉呂伯奢,尤其是曹操說了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後,陳宮懊悔了,陳宮尋思:「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好人」,陳宮原來把曹操看成了好人,才棄官跟隨他逃跑。所以我認為,這時候陳宮的思想,還停留在世間人分好人和壞人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認可「英雄並起」階段

陳宮離開曹操後,演義裡雖然沒有具體說明他的經歷,但可以推測出,他肯定是顛沛流離,看到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孫堅打劉表、袁紹打公孫瓚、李傕郭汜交兵、曹操逐漸掃平山東等等一系列的戰事,認識到,現在天下已經大亂,沒有好人壞人之分、是個有槍就是王的年代,所以才有了他對張邈那番「「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君以千里之眾,而反受制於人,不亦鄙乎!」的進言。

第三階段是:「我是否可以為王呢」

演義裡,陳宮為張邈、呂布共獻計19次,計策正確13次、錯誤4次、不對不錯1次,不好分對錯一次(就是疏不間親那次),特別是前期,陳宮獻計,幾乎全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他輔佐的呂布有勇無謀情況下,陳宮會不會產生「我是否可以自己稱王」想法呢?我認為是完全可能的。這時候,已經不分好壞人了,無論是曹操、袁紹、袁術、孫策得等這些人,甚至是劉備,朝廷、漢帝不過是他們攻打別人或者命令別人的工具了,「忠」的對象幾乎是不存在了,所以陳宮有這想法,應該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第四階段是理想破滅階段

經過疏不間親、特別是後來他又建議呂布以陳珪父子的頭來退袁術的兵,後被陳登說反了韓暹、楊奉兩人,殺退了袁術這件事之後,陳宮基本失去了呂布的信任,甚至後來,呂布甚至都「怒叱」他了。加之後來被曹操捉住,理想完全破滅,所以白門樓伸頸就刑。

前面所說這些,很大程度上是我的猜測。尤其是第三、第四,那可以說完全是我小人之心。

但如果這些假設成立,那麼陳宮鼓動呂布把女兒送到袁術那裡,就是包藏禍心,就說的通了。請看:次日,陳宮竟往館驛內拜望韓胤。。。。宮乃叱退左右,對胤曰:「誰獻此計,教袁公與奉先聯姻?意在取劉玄德之頭乎?」(你們這件事已經被我識破了)胤失驚,起謝曰:「乞公台勿洩!」宮曰:「吾自不洩(我是不會洩露的),只恐其事若遲,必被他人識破,事將中變(開始買好)。」胤曰:「然則奈何?」願公教之。」宮曰:「吾見奉先,使其即日送女就親,何如?(我幫你們把事辦成,怎麼樣?)」胤大喜,稱謝曰:「若如此,袁公感佩明德不淺矣(替袁術許願了)!」宮遂辭別韓胤(目的達到,走人。去替你們辦事了)。

再有,他建議呂布陳登父子退袁術之兵這件事。也是疑點。按說這時候,陳宮並不知道陳登父子對呂布不忠,他和陳父子之間,只是為了在主人面前爭寵,但大敵當前,不想辦法退敵,卻趁機除掉對手,這是什麼行為?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假如陳宮害呂布成功,呂布成了袁術的爪牙,他自己就能成王了嗎?

這個問題就要看陳宮對袁術怎麼看了。曹操評價袁術是:塚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這話雖然有曹吹牛的成分,但曹操認為袁術不成氣候這點,是肯定的。那麼陳宮陳宮對袁術怎麼看呢?相信他從袁術不講信譽這點上,也會認為袁術不是個什麼了不得的人物,所以陳宮會不會按照先易後難的思路,先想辦法幹掉呂布,取得袁術的信任,然後逐漸取代袁術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