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字雲長,他過五關斬六將,雖說是虛構情節,可看他一生馳騁沙場的表現,這樣的情節安在他身上,也並不為過。曹操給了高官厚祿,他不為所動,等到殺掉顏良報答了曹操,就封金掛印而去,為什麼?只因為劉備給了他一份別人沒法比的信任。這份忠義,又是誰人能比?刮骨療毒,不用麻醉,不用捆綁,醫生施治,他這兒言笑自如,更讓人覺得如同神人一般。但是有一關他也過不去,那就是奉承關。不僅過不去,他恐怕還是三國最願意聽奉承話的人!因為聽了奉承話,不能釋懷的放下了,怒不可遏的事情可以轉而高興了,最終又因為聽了奉承話產生了大意,結果導致兵敗被殺。關羽一生戰功赫赫,戰場上威風八面,只可惜過不了被人奉承這一關,結果是百戰百勝,最後一戰失敗被殺,不由得讓人歎息唏噓。
諸葛亮的奉承
劉備西行入川,留下關羽守衛荊州,等到平定了益州,就授權關羽監督管理荊州事務。這樣一來,益州有些事情,關羽就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內知道。劉備收服了馬超,關羽聽說後,因為他不是劉備的舊部,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人品、才能可以和誰相類比。諸葛亮知道關羽不願居於人下,就回信說:「馬超文武兼備,勇猛剛烈超過一般人,是當代的傑出人物,是英布、彭越一類的人物,能夠和張飛並駕齊驅,爭個高低,但是還趕不上美髯公您的超群絕倫啊!」關羽的鬍鬚很漂亮,因此被諸葛亮稱作美髯公。關羽看了信非常高興,還把信拿給周邊的人看。諸葛亮也許只是為了消除矛盾而奉承,並不是為了討好關羽,但這種聽了奉承話而釋懷的狀況,也反映了關羽的一種心理狀態。
費詩的奉承
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就派遣費詩前去為關羽送上印綬符節。關羽聽說黃忠為後將軍,非常生氣,說:「大丈夫終究不與老兵同列!」拒絕讓費詩完成授官儀式。費詩對關羽說:「大凡開創帝王大業的人,用人不可能限於一個或一類。以前的蕭何和曹參,他們都是高祖劉邦從小的朋友,而韓信和陳平卻是後來加入的逃亡者,可是後來韓信的地位卻在他們之上,也沒有聽說蕭何、曹參有怨言。今天漢中王因一時的功勞對黃忠給予特別高的恩寵,但在主公內心深處,難道是把他跟您看待的同等重要嗎!況且漢中王與您如同一體,休戚與共,禍福同當,我個人替您考慮,您不應當以官號的高下,爵祿的多少介意才對。」關羽聽了大受感動而感悟,連忙接受了任命。
在這兒,費詩不僅把關羽比作是劉邦手下的蕭何、曹參,還把關羽說成是和劉備「如同一體」,所說雖有道理,其奉承意味也很濃。關羽雖然和黃忠「同列」,但關羽還被授予了「節鉞」,有生殺大權,並不是黃忠可比。費詩並沒有強調這些細節,而是把他抬高到和劉備「休戚與共」的高度,關羽因此感動而感悟,於是釋懷。至於黃忠,該同列的同列,一切條件並沒有改變,關羽就這樣接受了。
如果說,自己人奉承幾句,為的是內部的和諧,不至於因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鬧成矛盾,這還沒有大礙,但敵方將領說出來的奉承話,同樣不向深層次去考慮問題,只是一味地欣然接受,這樣問題就嚴重了。
陸遜的奉承最致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發起了襄樊戰役。戰役進展順利,關羽打敗了於禁所率領的七部軍隊,於禁投降,龐德被殺。一時間,曹操甚至都產生了遷都以避鋒芒的想法。在司馬懿等人的建議下,曹操一方面向孫權寫信,讓他出兵抄關羽後路,一方面繼續向樊城增兵。戰役發起前,關羽是擔心東吳有所動作的,因此在江陵、宜都等地留下了防守兵力。為了盡快拿下樊城,關羽一方面寫信命令上庸的劉封、孟達等人前來支援,一方面想抽調江陵公安等地的兵力加強攻勢。但由於擔心東吳在後方下手,對於抽調這部分兵力,關羽一時間猶豫不決。東吳也不敢公開宣戰,於是決定採取偷襲的戰法。孫權以呂蒙有病為由,公開詔令他回京都治病,其前線的都督職務由陸遜代替。
陸遜這時候「未有遠名」,就是名氣不是很大,來到後,就給關羽寫信,一上來就給關羽帶了一頂高帽子,說:「您觀察敵人的破綻,輕易就獲取了很大的成功。您的功績是多麼偉大呀!敵國被打敗,對盟國也有好處,我不覺擊節叫好!希望您乘機完成席捲中原的大業,一起來輔助朝廷,維持綱紀。最近我這個沒有才能的人,接受任命西來這裡。我非常仰慕您的風采,希望受到您的善待和教誨。」又說:「於禁等人被您擒獲,遠近對您欽佩、讚歎、認為您的功勳定能與世長存。即使當年的晉文公參加的城濮之戰的軍隊,淮陰侯攻拔趙國的謀略,也不能超過您的業績。」然後告誡關羽防止曹操增兵。還說自己是一介書生,來當這個前線主將深感力不從心。但是能夠和關羽為鄰則非常高興。並且說,自己的這些建議即便是不符合關羽的謀略,也是可以看出他的嚮往之情,說:「倘若得到您的關注,一定會明察這些。」
看,「完成席捲中原大業」、「功勳與世長存」,這話說的多好!城濮之戰、韓信拔趙這樣的戰役都比不上關羽的樊城大戰,這奉承話都有點兒過頭了;還有,提醒關羽的話,也並不是關羽看不到這些,好像只是為了引起關羽的注意似的。也難怪關羽看了陸遜的信,覺得有「謙恭、願意盡忠和托付自己前程的意思,於是就放了心,不再懷疑東吳會有異動」,然後逐漸撤出防守軍隊趕到樊城。這也就導致了關羽的兵敗被殺。
有句話叫做「大意失荊州」,細考關羽的「大意」,還是難過這奉承關,陸遜這邊狠勁兒地一吹捧,關羽這兒也就「大意」了。假如關羽能夠往深處多想想,陸遜這番阿諛奉承之詞是何居心,搞明白東吳究竟想幹什麼,他會從後方撤兵北上嗎?假如關羽主動從樊城撤兵會是怎樣?東吳背後偷襲,關羽得知南郡失守,立即從樊城解圍南撤。曹仁召集諸將商量,大家都說要乘機追趕,這樣可以將關羽擒獲。趙儼卻提出,應該留下關羽,讓他去危害孫權。假如關羽不在了,孫權就會變成危害魏國的禍患。曹仁聽從了這個建議,沒有讓軍隊追趕撤退的關羽。而稍後曹操的命令到了,也是不讓眾將追擊。就是說,從曹魏方面來說,不管是關羽兵敗撤退,還是主動撤退,都不會追擊,也就是願意戰事就此結束。
從關羽這方面來說,假如不是大意,意識到東吳方面意有所圖,他可以撤兵嗎?關羽攻打樊城,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俘獲了於禁手下三萬多士兵,雖然樊城沒有攻下,應該說也是有所斬獲,也就是說,這一仗已經得到了好處,也是可以主動撤兵的。假如關羽主動撤兵,東吳敢不敢動手還很難說,憑關羽的能力,硬碰硬地擺開戰場廝殺,東吳還真的難說獲勝。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問題,關羽還真是被捧殺的。
由此看來,大英雄也有過不去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