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的三次著名刺殺行動,影響如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歷史上的三次著名刺殺行動,影響如何?

三國歷史有三次著名的刺殺行動且都成功了,這三次刺殺行動帶來了哪些影響?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江東「小霸王」孫策被刺殺

孫策有「小霸王」之稱,而孫策也不虛此號,確有「霸王」項羽的風範。都說江東基業歷經三世,但真正打下江東基業的是孫策。孫策起初跟隨的袁術,但心中有大志,不甘心一直屈居與袁術之下。在公元195年,孫策借口幫袁術平定揚州地區的劉繇勢力,從而趁機脫離袁術的掌控。孫策是先後滅劉繇、平定丹陽郡、吳郡。在由拳擊敗許貢,許貢又投奔吳郡烏程的嚴白虎,然而不久之後又被孫策擊敗,但孫策未對許貢趕盡殺絕。

孫權在江東的強勢崛起,嚴重影響了許貢的利益。於是許貢就密奏中央朝廷和曹操,建議徵召孫策進京任職。許貢此計對孫策來說是釜底抽薪,因為孫策剛打下的基業尚未穩定,如果此時孫策進京必定會發生動盪,而其他勢力也會將自己的「蛋糕」進行瓜分,如無江東之地的依靠,孫策在京城可能會受到迫害。但這封密奏被孫策截獲,孫策找到許貢對質,許貢拒不承認最終被孫策絞殺。

許貢被殺之後,許貢的門客一直在找機會為許貢報仇。在公元200年,孫策在丹徒山狩獵之時,被許貢的門客所射殺,而當時孫策年僅26歲,孫策在離世之前已經統一了江東六郡。在公元200年孫策的大計是乘曹操和袁術在官渡大戰之時,襲取許都迎回漢帝。若此計成功,東吳不是沒有稱霸的機會,因為在歷史上還有一個說法「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可見孫策的恐怖。但隨著孫策的離世東吳也由開疆擴土的路線轉變為據守的路線,因為孫策看清了孫權的性格不適合開疆擴土,適合守城。《三國誌》記載: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鮮卑首領軻比能被刺

演義中軻比能和正史的軻比能區別是比較大的,在《三國演義》中軻比能呼應曹丕五路進攻蜀漢計劃,與羌兵一同出征伐蜀漢,但知道對手是「神威將軍」馬超之後,便不戰而逃。

然而歷史的軻比能確是一個作戰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的人物,在少數民族之中有很高的威信,對蜀漢和曹魏來說是一個頭疼的人物。軻比能部落靠近邊塞,軻比能抓住機會學習漢族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在軻比能勢力相對弱小之時,軻比能依附時曹魏,跟隨曹魏參加閻柔叛亂、遠征烏桓,並年年上貢。勢力逐漸龐大的軻比能有了兼併各個部落的心,但遭到了田豫的干涉,因為田豫認為互相兼併,會造成更大的危害,應該以懷柔的政策,這樣才能彰顯曹魏的國威。但軻比能豈會甘心,於是把田豫圍困在馬城七天七夜,在閻志的勸說之下,軻比能才放過田豫。

軻比能於曹魏交惡之後,在諸葛亮出祁山伐曹魏之時,得到了軻比能的響應,但諸葛亮的北伐以失敗告終,軻比能只能回到漠南。軻比能三番五次地挑釁曹魏,曹魏有了斬除軻比能的想法,在公元235年,王雄派韓龍刺殺軻比能,最終軻比能被刺殺而死。軻比能一死鮮卑各部落是相互之間混戰,從而勢力大大減小,這也為曹魏的邊陲贏得了安寧。如果軻比能不死諸葛亮的北伐會更加的舒暢,因為曹魏的邊境總有人在騷擾。

蜀漢大將軍費禕被刺殺

費禕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但費禕的執政理念與諸葛亮、姜維的完全不同,諸葛亮、姜維就是堅持北伐以攻代守,而費禕採取的政策是休養生息、增強蜀漢的國力。而費禕此人孫權甚是看重,在費禕出使東吳之時。孫權曾將自己的寶刀贈與費禕,但費禕說:「刀是禁暴亂之物,希望孫權可以建立功業,扶持漢室」拒絕了孫權的饋贈。《三國誌》記載:

臣以不才,何以堪明命?然道所以討不庭、禁暴亂者也,但願大王勉建功業,同獎漢室,臣雖闇弱,終不負東顧。

那麼費禕是如何被殺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姜維,在一次戰爭之中,姜維俘虜了曹魏的官員郭修,但郭修此人雖然表面上投降了蜀漢,然而內心一直惦記著蜀漢,於是準備伺機刺殺劉禪。劉禪身為蜀漢的皇帝,身邊防衛森嚴郭修根本無法近身。於是改變目標刺殺費禕。公元253年春,蜀漢正在舉辦歲首大會,當時蜀漢的群臣都在郭修也在其中,酒過三巡之後上了年紀的費禕不勝酒力,郭修趁機拿著刀,把費禕刺殺成重傷,不久之後費禕離世。費禕離世之後再沒人能約束姜維了,姜維掌握了北伐的主動權,九伐中原基本沒有消停,使得蜀漢一直處於積貧積弱的狀態,所以費禕之死是蜀漢滅亡的誘因。

綜上所述,這三位人為被刺殺而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三國的格局,有的是表面的,有的是更深層次的。那麼你還知道三國之中,哪些刺殺事件影響了當時的格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