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蔣干,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九江(安徽壽縣)人。三國時期的蔣干本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是經過《三國演義》的描述,三國蔣幹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麼,三國蔣干的故事有哪些?
赤壁之戰之前蔣干曾做過曹操的說客,試圖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帶領的北方士兵並不擅長打水戰,所以幸虧有荊州降將蔡瑁、張允作為水軍都督來領導。這二人一直住在江東,所以比較熟練水戰之法。因而周瑜一直想除掉他們,將他們看作心腹之患,卻總是難以下手。正好這時自報奮勇說要降周瑜的蔣幹過江,周瑜便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蔣干讓他去偷取蔡、張二人寫給他的密信,這才致使曹操錯殺掉蔡、張二人。
然而周瑜想打敗曹操,並不是多麼容易的事。當時龐統還在江東避難,雖然他想出了連環計,但是周瑜還有很多疑慮,正在周瑜為此發愁的時候,蔣干再次來使,他把龐統引見給曹操,曹操聽從了名士龐統提出的連環計,這才導致了戰爭的失敗。赤壁之戰的結束,標誌著東漢末年以來群雄紛爭局面的結束,並且促成了後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當時很多人都想不到,一代梟雄曹操既能在官渡之戰中以弱勝強大敗袁紹,接著又乘機奪取荊州,竟最終敗在了周瑜這個黃口孺子的手中。蔣干卻自以為立了大功,成為千古笑柄。
蔣干中計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遣將給周瑜送信。周瑜讓使者呈上書信,封面上寫著:漢大丞相付周都督開拆。周瑜頓時火冒三丈,看也不看將信撕毀,扔在腳下,怒斬來使,並且將使者的頭顱派人送回曹營,以甘寧為先鋒來日五更開船進攻曹營。曹操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惱怒,便以蔡瑁,張允等一班荊州降將為前部迎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周瑜以微弱之勢贏得勝利。曹軍失敗而歸後,便招了眾人商量計策。其中一人主動請纓道:在下小的時候和周瑜有同窗之情,願意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去江東對周瑜招降。曹操聽後十分高興,看向說話的人。原來比人是九江人,名字叫蔣干,現在是他手下的幕僚。曹操問他,你和周瑜之間有同窗之誼,感情必定深厚。蔣干回道:丞相放心,我到江左,一定會成功。曹操大喜,置辦了酒席為蔣干送行。
蔣干獨身一人來面見周瑜,周瑜心裡知道蔣干是來給曹操當說客的,便設下計謀欲讓蔣干中計。周瑜讓人設下宴席,對宴席上其他人說,這是我昔日的好友,雖然是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家說客,大家不用多心。周瑜把身上的配劍交給了太史慈說:你可以配我的劍做監酒。今天的宴席,只說朋友之誼。如果有提起曹操和東吳軍旅的事情的人。可以直接斬殺。太史慈答應下來坐回了自己的位置。蔣干很是驚愕,席間不敢多言。醉酒後,周瑜和蔣干一起同帳而眠。周瑜吐的混天暗地,蔣乾焦急之間居然在辦公桌上發現了一封信。信上的內容大意是:蔡瑁,張允已經叛變。蔣干大驚,知道自己勸降周瑜之事已經失敗。此信也許還能戴罪立功。蔣干於次日匆忙返回曹營將信交給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將蔡瑁,張允二人殺掉,之後曹操也明白了蔣干中計,從而導致自己殺掉忠臣。但是曹操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錯誤,他將蔣干中計之事隱瞞了下來,在軍士面前說是蔡張二人是觸犯軍紀而死。
蔣干中計的原因
羅貫中筆下的蔣干志大才疏且愛出風頭,他本想在急於求勝的曹操面前露一把臉,使北軍過江容易一些。沒想到弄巧成拙,兩次隻身過江,兩次中計,不但幫了倒忙,最終還使得他一心效力的北軍灰飛煙滅。那麼蔣干中計的原因有哪些呢?他為何接連數次中了別人的圈套呢?
其實蔣干中計的原因無非是他死讀書本不知變通,雖然他四書五經爛熟於心,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但是像蘇秦和張儀那樣的舌辯之士並不是誰都能做得來的,所要說服的對象也與他在書本中所讀到的迥然不同。儘管他在東吳營中滔滔不絕,但並不能打動雅量高致的周瑜,相反由於他的迂腐反而成為周瑜利用的工具。
由蔣干中計的原因可以看出一個人有才華是一回事,而會不會用好這滿腹才華卻又是另一件事。一代天驕鐵木真目不識丁卻縱橫天下,建立了蒙古帝國。而滿腹經綸的蔣干卻做一件事壞一件事,貽笑後世。震鑠古今的赤壁大戰雖然早已消失於滾滾東去的長江之中,但是蔣幹的事跡並沒有隨著時間銷聲匿跡。
蔣干中計的原因總的來說就是他雖然善於引經據典高談闊論,但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拿不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紙上談兵,眼高手低。從而才釀成了一樁樁慘劇,而他自己也貽笑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