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挫南下的曹操後,為何劉孫聯盟非但沒鞏固,反而逐步走向破裂?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赤壁一戰,曹操帶著大軍「百萬」揮師南下,東吳孫權和劉備達成抗曹聯盟,孫權命令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領一萬五千精兵,與劉備軍一起逆江而上,在赤壁迎戰曹操,最終是以一場漂亮的火攻戰大破曹軍,完成以少勝多,奠定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基礎。可惜面對實力依然強勁的曹魏,孫權不僅沒有繼續同劉備鞏固聯盟,反而幾次「落井下石」,甚至撕破聯盟,兩方大打出手,使得兩邊都失去了單獨對抗曹魏的能力,只得慢慢被蠶食鯨吞。
一、唇亡齒寒方聯盟,荊州要地必相爭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揮軍南下,正巧荊州牧劉表病逝,繼位的次子劉琮在章陵郡太守蒯越及東曹掾傅巽等大臣的勸說下,以荊州投降了曹操。荊州既失,第一個難受的便是依附劉表,客居樊城的劉備了,劉琮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待劉備發現後為時已晚,大呼「劉荊州臨亡托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率眾棄城南逃。而荊州一直是東吳的心頭病,東吳立國,所憑仗的是長江天險。而荊州正在長江的上游,沒有荊州將無以立國,「敵在淮南,而長江之險,吾與敵共;敵在上游,而長江之險,乃制之於敵矣。」現在曹操已經拿了荊州,相當於騎在自己臉上了,因此孫權也必須要做出選擇:投降曹操,或是聯劉抗曹,最終孫權在魯肅及周瑜的勸說下同意聯盟,聯軍在赤壁戰勝了強大的曹魏,取得喘息的機會。
然而在赤壁之戰後,劉備作為江東的盟友,不僅閃電般迅速地攻取了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一舉把荊州南部收為己有,還在孫權建議共同進兵取益州時先嚴詞拒絕,後竟然自己單獨行動奪了劉璋的地盤。蜀漢這一系列的壯大操作讓孫權心驚不已,因為在赤壁之戰後,勢在必得的荊州被劉備佔去部分,自己還得把打下的南郡借給劉備,而且在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多的同時,孫權卻不好過,親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百餘日,不克而還,張昭率軍進攻當塗,也不克而還,只有進攻江陵的周瑜成功大敗曹仁。原本東吳眾人的打算是借劉備之手抵抗曹操,雙方兩敗俱傷更好,但令孫權和江東人士沒想到的是他們的驅虎吞狼之術沒有奏效,反而讓自己成了最弱的一方,因此在合肥久攻不下,沒辦法的東吳只得把目光放在了必要一爭高下的荊州。
二、殺羽取荊,火燒夷陵
「大意失荊州」的根本原因並不在關二爺因為狂傲而看不起新上任的陸遜,因為無論是關羽北上或是呂蒙白衣渡江,都可以說是恰逢其時。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斬龐德,擒於禁,「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但東吳肯定是不想蜀漢繼續做大做強的,對於佔據在自己頭上的劉備,孫權已經沒什麼好臉色了,不是被曹魏所吞,就是在將來被劉備所吞,只有弱者才能聯盟,所以孫權選擇了削弱劉備,和呂蒙一起商量著如何攻下荊州,最終是成功設伏,將關羽父子斬於臨沮。
但顯然孫權沒想到劉備的「火氣」會這麼大,他小看了劉備對兄弟的情誼和荊州的重視,小覷了劉備「佔據正統與曹魏勢不兩立,一舉滅吳國實現二分天下」的決心,當劉備氣勢洶洶發動戰爭時,孫權先是求和不得,後只得一方面向曹魏稱臣,另一方面組織防禦,最終還是東吳著名將領陸遜完成逆轉,一把火燒得劉備元氣大傷。雖然兵敗退卻,但停駐益州東部永安的劉備還是讓孫權感到惶恐,害怕劉備真的不管不顧的傾國相向,才再次遣使議和,雙方重修盟好,但都失去了單獨抵抗曹魏的實力了。
三、隆中定三分,荊州茲事大
蜀漢東吳之間的矛盾,說到底都是荊州引起的,在諸葛亮的構想中,劉備若想完成帝業,就要「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因此先取荊州,再奪益州,最終北伐成了蜀漢集團建成以及立國之策。但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小看了東吳對荊州的重視,「荊州在揚州上游,關係吳國的安顧,孫權對荊州是勢所必爭的,否則便不能有吳國」。
從孫堅、孫策戰死在爭奪荊州的戰場上,再到魯肅建議孫權「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都可以看出荊州對於東吳的重要性。而劉備在赤壁之戰中「出工不出力」的表現,加上戰後火速全取荊州南部、佔據益州後不僅不還之前借的南郡,反而貪圖涼州、在進軍漢中後,進位漢中王等一系列「不通氣」的操作把孫權看呆了,因此以呂蒙為首的「主戰派」才能站出來,勸說孫權消除來自關羽的威脅,全據長江,進可攻,退可守,有朝一日可成就帝業。
魏蜀吳三家都想成就帝業,形勢如同水火,劉孫聯盟是因為他們都很弱小,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抗雄踞北方的曹操。但勝利之後的不平衡發展讓東吳之主孫權感到恐慌,尤其是當劉備勢力大增的時候,孫權依然沒有全據荊州,想必東吳上下沒有一個人是高興的。若是再放任劉備奪取涼州,那這三足鼎立可就要成了二分天下,孫權背棄聯盟,和劉備刀劍相向,也是出於自身考慮,若是劉備和諸葛亮放棄荊州,轉頭北上爭奪雍、涼和關中,給東吳全據長江的機會,雙方互相為援,一起攻魏,可能這歷史會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