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東吳北伐,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演義中魏蜀戰爭被描寫的精彩至極,司馬懿,諸葛亮,曹真,姜維,鄧艾,鍾會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時候人們會有些疑問,哎,都說是三國了,吳國幹啥去了,存在感怎麼這麼低?面對這個疑問其實可以回顧一下魏蜀戰鬥中基本沒有什麼國土的大跨越,基本在邊界相持不下,這個狀況在魏吳戰爭的情況是一樣的,吳國有發動戰爭,只不過沒什麼大跨越。經過歷史學家著重點也肯定是面對在當時屬於正統的蜀漢和最強大的魏國之間,吳國既不是最強,而且不是在皇親血液上沾任何關係,建國以後影響力也不夠,所以對吳國的筆墨甚少,今日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吳國對魏國的動靜是怎麼樣的。
吳國自建立以來,除皇家外數兩家最盛,一為以陸遜為首的陸家,一為以諸葛瑾為首的諸葛家。不過對魏國戰爭性的動作,屬於陸遜最有影響力。陸遜的成名之戰就是三國著名戰役夷陵之戰,經過這場戰役讓所有人對陸遜的看法有著很大的轉變,並且得到了很大的認可度。因此陸遜成了吳國最倚重的大將軍,最後官至宰相。說到伐魏,諸葛亮有他的六出祁山,姜維有他的九伐中原,其實陸遜也有他的四次北伐,而且無一戰敗,只是國力有限,無法擴大版圖
第一次北伐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戰,一開始的計劃是鄱陽太守周魴詐降引誘曹休,曹休果然上當,盡引兵前來,孫權便召見陸遜,封為為大都督率領諸將與魏大司馬曹休交戰於石亭,陸遜以自己為中部,朱桓、全琮為左右二路,三道俱進,打得曹休慘敗,牛、馬、騾、驢車輛繳獲了有萬輛之多,軍資和器械也不少。朱桓提出自己帶領一萬精兵到夾石、專候曹休,想要生擒曹休,然後進取壽春,割有淮南的計策。不過陸遜認為沒有必要然後沒有採納。經過這場戰鬥,魏軍撤回後不久曹休病發身亡。
第二次北伐是孫權想要北征,命最厲害的兩位諸葛瑾和陸遜分兩路進攻襄陽。成功得手後回來時陸遜遣自己親信回去稟報情況,不料被魏軍劫到,人人都明白軍事機密必定被魏軍知道了,頓時軍心大亂,唯獨陸遜依然談笑自若,繼續該幹啥幹啥。諸葛瑾覺得不對勁,問他:"魏軍已知我方部署方略,將軍難道不慌?"陸遜笑著說:"就是因為洩露了,更不能慌,不亂,魏軍不敢輕舉妄動,亂了,我們將自相殘殺。"果然,魏軍不敢輕舉妄動,反而被陸遜抓住機會,打個回馬槍,重擊魏軍。
第三次北伐,陸遜領軍進攻廬江,聲勢浩大,頓時廬江告急,魏國朝廷將領認為火速支援,不過滿寵覺得應該遣軍到廬江後方城池,等著陸遜一路殺進來,想一網打盡。陸遜打著打著發現太輕易了,突然連夜撤軍,滿寵佈置的伏軍一概無用。最後的第四次北伐,陸遜攻佔邾城,並且派軍隊守住,而且派重軍駐守,這個地方從此之後劃為吳國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