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名臣劉巴為什麼總跟劉備作對還能深受重用?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名臣劉巴為什麼總跟劉備作對還能深受重用?原因是什麼

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蜀漢名臣劉巴為什麼總跟劉備作對還能深受重用,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劉備能從一個織席販履的沒落子弟,扶搖直上成為開國帝王,不是因為他出身高貴,而是籠絡匯聚了一大批賢能之士為其所用。但這些賢臣良將並非個個都是心甘情願效忠,有的也是迫於無奈才委身於他,比如劉巴。

一、劉巴為什麼總和劉備作對

劉巴從一開始就不願與劉備為伍,甚至處處都和劉備作對,用劉備的話說就是「孤欲定天下,而子初專亂之。」當初劉備被曹操從荊州趕到江南,大部分荊襄名士選擇追隨劉備,唯獨劉巴選擇歸順曹操。赤壁之戰的時候,劉巴奉曹操之命招降長沙、零陵、桂陽等荊州南三郡,不料曹操戰敗,三郡落入劉備之手。諸葛亮寫信勸說劉巴留下輔佐劉備,卻直接遭到拒絕:「受命而來,不成當還,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明確表示雖然任務失敗了,也要回去向曹操交差,否則寧願浪跡天涯也不會和劉備合作。為了躲避劉備的糾纏,劉巴南下交州,繞了一個大圈輾轉來到了西川,成為了劉璋的坐上賓。

法正等人謀劃西川易主,準備勾結劉備入川,劉巴向劉璋進諫說:「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勸劉璋萬不可引狼入室,被劉璋當作了耳邊風。劉備去鎮守葭萌關,劉巴又進諫說:「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勸劉璋不要放虎歸山,又被劉璋丟在了腦後。劉備入主益州,想要登基稱帝,群臣無不歡呼雀躍,踴躍聯名上表,配合他完成一出「勸進」的大戲。劉巴卻和主簿雍茂站出來阻止,指出劉備此舉不合時宜,會讓天下有識之士大失所望。

劉巴一再與劉備作對,倒不是說他瞧不上劉備,也不是劉備不夠優秀,而是因為劉備並不是他理想的效力對象。常言道「良禽擇佳木而棲」,但凡是人才,都希望能夠找到實現自己價值的平台。劉巴生活在漢末亂世,父親死在軍閥混戰之中,自己也差點淪為刀下亡魂。他渴望這種混亂的局面能夠早日結束,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才華為天下統一助力,這就是他的理想,也是人生價值所在,這一點在他給諸葛亮寫的信中表露的十分清楚。在劉巴看來,誰有意願、有實力、有能力掃滅群雄結束戰亂,讓天下重歸一統,誰就是他效力的對象。普天之下,似乎只曹操符合這個標準,至於他是不是「名托漢相、實為漢賊」,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劉備雖然也有意願、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但他的實力遠遜於曹操。在劉巴的心目中,劉備會成為曹操統一道路上的絆腳石,他的實力增加一分,曹操統一天下的難度就增大一分,恢復和平的時間就要推遲許久。因此,劉巴寧可擁戴闇弱昏饋的劉璋,也不願接受雄才大略的劉備。劉璋佔據益州,不過是替別人積攢家當,劉備囊括益州,就是如虎添翼,擁有了與曹操抗衡的實力,天下統一也就變得遙遙無期。因此,劉巴一再向劉璋進諫,並不是他對劉璋有多麼忠心,而是不想看到劉備坐大做強。

不難看出,劉巴真正效忠的並不是某個具體的人,也不是某個利益集團,而是自己的理想。當劉備佔據益州攻取漢中後,三足鼎立的局面業已形成,誰都不可能在短時期內被滅掉,誰也都不可能在短時期內一統天下,這就將劉巴的理想擊得粉碎。既然統一的夢想破滅了,那麼無論是跟隨曹操還是追隨劉備,對劉巴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區別,於是他選擇了隨遇而安,轉而謝罪請降,成為劉備麾下的治國能臣。

二、劉備為什麼要重用劉巴

劉巴數次得罪劉備,劉備還是不計前嫌,表現地極為大度,圍攻成都時就下了一道軍令:「其有害巴者,誅及三族。」保證了他的人身安全。劉巴歸順後,劉備十分高興,先是任命他為左將軍西曹掾,又升為尚書,繼而接替法正做了尚書令。劉巴做為反對派而受到劉備如此重用,在蜀漢集團裡是絕無僅有的一例,究其原因,愚以為無外乎以下幾點:

其一,劉巴有真才實學,能力出眾。劉備入主益州後,被府庫空虛軍用不足的問題傷透了腦筋,諸葛亮也為此一籌莫展。劉巴建議鑄造當百錢,統一物價,實行官方專賣制度,一舉解決了財政危機。諸葛亮對劉巴的能力給予高度評價,他多次向劉備舉薦劉巴:「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枹鼓,會軍門,使百姓喜勇,當與人議之耳。」 能讓諸葛亮都自歎不如,其能力可見一斑。重用他,就多了一個治國理政的得力助手。

其二,劉巴在三國之中都素有名望,深得人心。無論是曹操、劉表還是劉璋,無不對其禮遇有加,曹魏的尚書僕射陳群尊稱他「劉君子初」,東吳孫權稱讚他是個不隨波逐流的「高士」,就連劉備的鐵桿心腹張飛也極力想要與他結交。重用劉巴,有利於籠絡人心,維護劉備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美名。

其三,劉巴人品方正,恪守臣道。前文所說劉巴雖然和劉備有過節,但都是出於公心而非私利,而且他清正廉潔,從不置辦個人產業,足見他是一個正直無私的人。更重要的是劉巴沒有任何派系背景,小心謹慎,除了公事之外不與人有任何私下的交往。重用他,有利於平衡蜀漢政權內部派系,不用擔心大權旁落。

結語:縱觀劉巴一生,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完美結合的典範。歸順劉備之前,他胸懷天下,為實現國家統一的理想,屢屢將劉備拋來的橄欖枝棄若敝屣;理想破滅後,他又理性地回歸現實,盡心竭力地輔助劉備治理蜀中,為蜀漢政權的穩固立下汗馬功勞。陳壽在作《三國誌》時評價他是「蜀臣之良」,此言不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