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其以卓越的軍事政治水平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一生南征北戰,擊黃巾、討董卓、伐袁術、擒呂布、降張繡,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破袁紹,隨後統一河北,南征荊州,降劉琮於襄陽,破劉備於長阪,幾乎要一統天下,若非赤壁之戰,天下已經一統。又於渭水之戰大破西涼聯軍,平定西涼,之後一又乘勝平定漢中,收降張魯,對於諸侯割據的東漢末年時代,的確起了促進統一的作用。割據江東的孫權和割據兩川的劉備,似乎成了破壞國家統一的罪魁禍首。曹操曾言:「設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然而在肯定曹操貢獻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曹操的性格是十分暴虐凶殘的,曹操統一北方過程所作所為,其凶殘程度,比起以暴虐著稱的董卓,有過之而無不及。劉備曾言:
今與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耳。
其實劉備說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在正史中,曹操至少屠城五次!三國演義突出了曹操奸詐的一面,卻削弱了曹操凶殘的一面,這也算是一種補償吧。三國演義不會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實——曹操是殺人狂魔。
公元194年,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陶謙部將所害,曹操勃然大怒,起兵進攻徐州,誓要為父報仇,曹軍連破五城,直到東海,之後又攻佔襄賁。如果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曹操的行為可以理解。但是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可就出乎意料了:
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三國誌
曹操為父親報仇進攻陶謙無可厚非,可是徐州百姓是無辜的,曹操既然已經打敗了陶謙,有何必濫殺無辜呢?
20年後的公元214年,在曹軍西征西涼的時候,曹操的大將夏侯淵又幹了一件屠城的事情:
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三國誌
此事雖然不是曹操親自動手,但是如果沒有曹操默許,夏侯淵敢擅自屠城麼?夏侯淵得勝歸來之時,曹操重賞夏侯淵,並且隻字不提屠城的事。可見曹操認為,屠城是很正常的。他就沒把平民百姓的命當命。
曹操討伐張魯時期氐王竇茂等人拒絕投降曹操,曹操攻破他佔據的城池之後把整個城池的人都給殺掉:
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氐王不願投降是自己的意思,和平民百姓又無關係,曹操何必牽連他人。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逐鹿中原,導致人口銳減,而這一切離不開曹操這種殘暴的人亂殺無辜,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備當年攜民渡江,寧願拋妻棄子也不願拋棄百姓。所以說,劉備比曹操愛民的多。
易中天說曹操是真小人,劉備是偽君子,並且認為真小人比偽君子好。可是大家假設一下,假如你是被屠城的民眾,還會這樣想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推崇殺人如麻的曹操,卻認為劉備是假仁假義呢?黑白顛倒,何至於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