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劉禪一直被人們當做「扶不起的阿斗」,就算是一直到了最後的時候,仍然沒能保住他的父親給他留下來的蜀漢地段,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但是作為聰明的劉備的兒子,劉禪真的是扶不起嗎?還是他一直隱藏著自己的聰明,不去表達?就連在他身邊的諸葛亮都沒能真正的看透他的聰明才智,一直到了最後的時候,劉禪問了他一個問題,他才意識到,劉禪並不是不聰明,而是他一直在偽裝自己。
劉備病逝,托孤諸葛亮
劉備病逝白帝城時,曾將大任托付給諸葛亮,而且告訴他,劉禪如果不是賢能的人,你完全可以操縱大權。這幾句話令諸葛亮十分的感動,決定一心輔佐劉禪,並且將他培養成賢能之人,並且多次為劉禪謀計策,打江山,多次參與北伐,希望能夠完成劉備生前統一中原的想法。
諸葛亮一直都像是劉禪的督促者,一直監督著劉禪,但是國家的各種事情都是他自己親自去掌管。在那個時期,諸葛亮可謂是管理的井井有條,在經歷了很多次戰爭之後,他的年齡也來到了54歲,在那個時期,54歲是一個不小的年齡了,而他還在一直帶著蜀國大軍打拼中原。
等到諸葛亮快要去世的時候,劉禪派了人去看他,並且托人給他說了一句話:「倘若您不在了,您的兒子應該如何處置?」諸葛聽了這句話恍然大悟,原來劉禪並不是一個不聰明的人,而是他一直在偽裝自己,表現出一副很傻的模樣,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罷了。
恍然大悟,識破真相
這不過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其中卻隱含了豐富的心思。諸葛亮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恍然大悟,他聽到的不是平時劉禪唯唯諾諾,對他一副恭敬的模樣,而是作為一個君主,一個帝王的心思。
作為一個帝王,時刻要注意著周邊人的心思變化,時刻提防著有人會趁人不備之時,尚且家人都會保持提防,更不要說沒有血緣關係的諸葛亮了。而就是這樣一句話,讓諸葛亮懸著的心安定下來,他一直害怕等他逝去之後,劉禪無法防備周邊的人,不能夠擔當起帝王的重擔,不能得到賢人的輔佐,但在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完全的看出了他能作為一個帝王。
而劉禪這一句話,只是讓諸葛亮明白,他並不是一個傻人,而是他不想與諸葛亮交鋒,畢竟是為了大局所考慮,一個是忠心為了劉備,另一個是劉備的兒子,利益相同,不必相爭。
水落石出,安心逝去
是什麼能讓諸葛亮全心全意的輔佐劉備,而且還願意輔佐他的兒子,打拼江山,那是因為在當時劉備對諸葛亮有恩,《出師表》正是當時表達他內心的想法,「感激涕零」,讓劉禪對他十分信任。但是作為一個帝王來考慮,對他有恩情的僅僅是諸葛亮,並不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亮當時在蜀國的地位非常高,想要坐上王位也是輕而易舉,而且還有著劉備的遺囑,劉禪不過是一個掛著名號的帝王罷了,真正的實權還是掌握在諸葛亮手中。
但是他的兒子並沒有對他們做出什麼貢獻,所以劉禪這一句話是點明了做帝王的態度,他會擔心自己的座位保不住,於是輕輕點了一下諸葛亮。諸葛亮自然也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一下就明白了他的想法。
總結
諸葛亮在生前告訴劉禪說他家有八百桑樹,不用顧及他的兒子。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就撤銷了丞相這個職位,自己要掌握大權,後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兩家人也生活的不錯。
其實劉禪並不是一個不聰明的人,尚且他的身邊有這麼多劉備留下來的賢能之人,而他不去競爭是因為他想保住自己的王位,而且本身沒有利益上的衝突。但是當諸葛亮逝去的時候,他說出來這句話就是想要拿起他的重任,穩住他的王位,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諸葛亮恍然大悟,原來他只是一直在裝傻,真正的事情上他的思路非常清晰。
雖然人們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他卻讓百姓們安心生活了幾十年,最後也是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