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的帝王將相,不過能夠為大眾所熟知的人卻並不是很多,而且哪怕是為大眾所熟知,也並不一定是件好事,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蜀漢後主劉禪。劉禪的小名叫做阿斗,他在民間最有名的形象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在人們心中基本就是傻瓜的代名詞。
人們之所以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很智慧的諸葛亮,那麼鞠躬盡瘁地輔佐他,最終卻依然失去了天下。然而我們若是仔細深入地去考究歷史,那麼或許就能夠有別的發現,劉禪也許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軟弱無能,這從他在諸葛亮死後連下的4道聖旨就能夠看出來。
建興十二年(234年),54歲的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重逝世,丞相一生為漢室復興而奔走,最終亡於道上,於是北伐大計就此廢止,而這給蜀漢朝堂所帶來的震動,更是無比巨大的。
蜀漢之所以能夠在成立,最初靠的是劉備個人的號召力,讓益州土著勢力和荊州等外來勢力捏合在一起。而在劉備去世以後,蜀漢內部的眾多勢力態度不一,而百姓人心也出現了大的慌亂,這個時候是諸葛亮挺身而出,以仁義的道德與卓越的才幹安定住了人心,讓岌岌可危的蜀漢再次欣欣向榮。
而當諸葛亮也去世的時候,人們就開始觀望27歲的皇帝劉禪,是否能夠具有劉備或者諸葛亮這樣的才幹,可以迅速將局勢給穩定下來。而劉禪的表現雖然比不上劉備與諸葛亮,但是卻也算得上中規中矩,讓他迅速穩定了局勢,牢牢把握住了權力。
諸葛亮於8月份在五丈原去世,消息傳回成都的時候,眾多官員都準備前往漢中去奔喪,但是最終只有譙週一個人去了,因為劉禪在第一時間下了一道聖旨,禁止官員們去奔喪,不過譙周去得足夠快,所以沒有收到這道聖旨(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
隨後劉禪又下了第二道聖旨,「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也就是給諸葛亮一生蓋棺定論,在這道聖旨中肯定了諸葛亮的生平功績,給了極高的讚譽與表揚,但同時也在提醒大家那已經是過去式,現在是由我劉禪當家。
劉禪的第三道聖旨還是與諸葛亮有關,那就是禁止給諸葛亮建廟,諸葛亮本人在蜀漢的百姓中間具有著很高的影響力,他們自發地想要去祭祀諸葛亮,於是就申請為諸葛建廟,卻被劉禪以「不符禮制」的理由給拒絕了,這顯然是為了降低諸葛亮影響力的緣故。
劉禪的第四道聖旨則是大赦天下,大赦天下在古代是「既往不咎,不再追究過去」的意思,在諸葛亮去世以後,劉禪就大赦天下,顯然是在提醒大家以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從而建立其屬於個人的絕對權威,事實上他也確實做到了。
參考資料:《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