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是一個付不起的阿斗嗎 真實的劉禪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真的是一個付不起的阿斗嗎 真實的劉禪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很多人都不瞭解劉禪扶不起嗎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扶不起的阿斗這個標籤死死地刻在劉禪的身上,歷史上的劉禪給人的印象中貪圖享樂。

直至最後蜀漢亡國,被曹魏封為安樂公,背負了太多的罵名,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劉備生前諸葛亮評價過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誇讚他的聰慧和性格。劉備死前在白帝城將劉禪托付給丞相,並特意叮囑劉禪將諸葛亮父親一樣看待。

劉禪登基後,諸葛亮提議出兵北伐。

劉禪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意思是相父剛剛遠征回來,還沒有休息多久,便又出去北伐,恐怕身體吃不消。其實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說北伐勞民傷財,如今修生養息更佳。

與諸葛亮見解不同,但後續同意了諸葛亮的北伐便是全力支持,不遺餘力。從這可以看出,劉禪並不是一無是處,相反是一個思慮清晰的君主。

諸葛亮出兵北伐後,劉禪即開始了朝政整頓。劉備死後,朝裡無諸葛亮把持照看,劉禪要是沒點本事,又豈能安坐。

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又相互牽制,但各有側重。

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成決於丞相"的政治體制。

諸葛亮死後,姜維接任。有史學家認為蜀國衰落是因為諸葛亮北伐失敗後,姜維的十一次北伐中原,導致蜀國勞民傷財,國力衰落。

在劉禪在位的41年中,本性仁慈,為人節儉。

並沒有傳聞中奢華享樂那麼不堪。只是在那個時代,蜀國的人才青黃不接。魏國,東吳虎視眈眈。

他的性格手段不夠強硬,沒有過多接觸過軍事。以至於面對戰爭之時,比較軟弱,缺乏君王該有的霸氣。

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一定是一個深受百姓愛戴的君主。

蜀國的衰落根本原有並不在於後世傳言中劉禪的不堪,而是劉備死前就已經初顯端倪。三國鼎立之勢開始在於結孫權而拒曹操,但形勢微妙。曹丕稱帝后,劉備稱帝,東吳孫權八年之後才稱帝。

劉備稱帝后出兵攻打孫權,火燒七百里連營,被陸遜擊敗,鬱鬱而終。

諸葛亮姜維一等主戰派長期北伐,消耗國力,戰爭不斷。沒有給蜀國修生養息的機會。

如果實現了北伐大計,那麼蜀國可能一躍成為最強盛的王朝,一統天下。但到最後,也沒能實現諸葛亮的隆中對。

蜀國內部只剩蔣琬,典煒等人勉強支撐朝政,人才出現斷層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劉禪也是有心無力。

直至魏將鄧艾奇襲成都,劉禪顧及百姓,忍辱投降,背負罵名,到最後裝瘋賣傻,整日與宮中大臣縱情享樂,身為一位平日節儉的皇帝,不是為了蜀中百姓,又如何遭此羞辱。

真實的劉禪勤政,節儉,為民著想,可以說是一位不錯的皇帝,不過是缺少一些君王的膽識,但是也不能僅憑這些就磨滅他的功績,只能說這樣仁慈的皇帝,生錯了時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