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禪和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導語:
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很多的朝代,但是讓後世記憶最為深刻的就是三國了,在三國當中,劉備作為漢朝後裔,是漢朝直系血脈當中最後的希望,但是可惜的是,劉備為了關羽之死,為了奪回荊州而貿然出征,最後落得一個大敗的下場,身死白帝城,最後將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
劉禪作為蜀漢的第二位皇帝,經常被後世稱之為「扶不起的阿斗」,而後人稱呼劉禪的原因無非是最開始劉備、關羽跟張飛三個人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再加上諸葛亮各種計謀穩固蜀漢的江山,沒成想最後蜀漢斷送在劉禪手上,很多人對劉禪都產生了一種誤解,所以給劉禪安了這個名號。
其實劉禪並不是我們聽說的樂不思蜀、不理朝政。其實劉禪在最後是得到諸葛亮的認可的,在劉備生前曾問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諸葛亮感歎說:「非常聰慧,遠超預期。」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評價後也是倍感欣慰,畢竟外界的傳言不如諸葛亮的一句掏心窩的話,而且這句評價也是讓劉備這一生不留遺憾。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諸葛亮並不是太看好劉禪,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後,諸葛亮發現劉禪身上有很多不易被別人察覺的優點,只不過這些優點並沒有這麼明顯,但是這些優點確實是存在的,而且當劉備臨終的時候,諸葛亮自己都沒有想到劉禪身上的優點已經超出了自己的預期,所以諸葛亮面對劉備毫不吝嗇的好評。
雖然劉備是劉禪的親生父親,但是劉備對劉禪也不是特別瞭解,所以需要諸葛亮這個旁觀者來評價,從這一點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來劉禪是一名懂得克制自己並且懂得忍耐的人,所以自己的親生父親才並不是特別瞭解自己。所以小編認為在劉備未稱帝之前,劉禪已經有了不錯的優點跟性格,並非是傳聞當中扶不起的阿斗。
或許很多人認為劉禪在位期間沒有作為,其實實際上劉禪是為了配合諸葛亮,例如劉邦為了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就提倡皇帝應該無為而治,所以當劉禪繼位後,自己反而像傀儡皇帝,但是此時的劉禪懂得自己並不是每天必須要發號施令,自己要做的就是讓政府穩定,讓國力更加充沛。
所以說劉禪可以說是從劉備身上學到了這種授權於臣下的優點,讓諸葛亮能夠放開手腳地維護國家的統治與發展,可以說從劉備死後,正是劉禪這種無為而治,才促進了君臣之間更加和諧的景象,甚至比劉備做得更加有效果。因此小編認為諸葛亮對於劉禪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所以我們才能看得出劉禪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並且劉禪對於國情的掌握程度比諸葛亮更加準確,從諸葛亮在白帝城劉備臨終的時候,諸葛亮就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非常重大,不僅要輔佐好劉禪,還要維護國家的穩定,更肩負著收復天下的重任,匡扶漢室。所以諸葛亮七出祁山北伐,實際上是處於對責任上的考量。
不過七出岐山確實消耗了蜀國大量的金錢,而整個蜀國為了能夠維持戰爭,背負了巨大的負擔,所以當諸葛亮死了之後,劉禪立即停止北伐的事業,選擇休養生息,這樣才能夠讓整個蜀國的民生問題得到喘息,如果再繼續諸葛亮的北伐事業,那麼即使沒被吳國跟魏國滅掉,自己空耗國力,慢慢的也離滅亡不遠了。
或許很多人認為劉禪是樂不思蜀,其實從劉禪對話當中,我們看得出來劉禪並不是混勇氣,在劉禪跟司馬昭的對話當中,真的能夠看出來劉禪的思鄉情懷,這種情懷雖然不確定是否真誠,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劉禪只要流露出來,蜀國百姓就要遭殃了,所以劉禪才顯得有點假,做到自己都難以相信的樂不思蜀。
結語:
小編認為劉禪本人確實是心思縝密,為人謹慎,同時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只為能夠保全蜀國的百姓,即使父親劉備一直的心願就是北伐成功,但是劉禪為了能夠讓百姓休養生息,選擇停止北伐,所以劉禪是一個現實的務實主義者。或許如果劉禪生在和平時期,加上有賢臣輔助自己,那麼劉禪一定是一名能夠流芳百世的明君。
大家認為劉禪是導致蜀國滅亡的原因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的留言區域將自己的想法評論下來,感謝大家的支持,喜歡小編的可以點贊、評論、分享並關注小編,小編也期待明天跟大家繼續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