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荀攸垂淚
荀攸,字公達。董卓作亂時,荀攸因與人密謀行刺董卓而被捕,同時被捕的另一個人因恐懼而自殺,但荀攸卻鎮定自若,並在董卓死後出獄。荀攸後來得到曹操賞識,多次為曹操出奇計,比如擒呂布、斬顏良、征劉表,等等。曹操曾在荀彧面前說:「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後來,荀攸在征討孫權的途中去世,曹操每說到荀攸都要流淚,「攸從征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涕」。
2、為張邈垂淚
張邈,字孟卓,曾與曹操、袁紹為友。袁紹當上討伐董卓的盟主後,優柔寡斷的本性逐漸顯露,這受到張邈的指責,於是袁紹讓曹操殺掉張邈。曹操對袁紹說,張邈是我們的朋友,應寬容他,且天下未定,不應自相殘殺。張邈事後更加尊重曹操。
建安二年,曹操東伐陶謙,對家人說:「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可見,張邈曾是曹操以全家性命相托的人。曹操東伐回來,「見邈,垂泣相對」,情到深處,曹操流下了淚水。然而,張邈最終背叛了曹操,這是因為張邈與袁紹的關係不斷激化,他害怕曹操最終會站到袁紹一邊,且張邈的親友也勸他脫離曹操而投奔呂布。
3、為畢湛垂淚
畢湛曾任曹操的別駕。張邈背叛曹操後,劫持了畢湛的家人。曹操對畢湛說:你的親人都在張邈那裡,你可以過去。畢湛立即叩頭,說自己決不離開。曹操感動得流淚。然而,畢湛沒能履行諾言,還是悄悄去了張邈那裡。畢湛和曹操再次見面,是在呂布被曹操打敗時(張邈已歸屬呂布),他被曹操生擒。眾人認為畢湛必死,哪知曹操卻說:「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曹操根本就沒怪罪畢湛。
4、為袁紹垂淚
曹操在年少時就與袁紹有交往,此後他們一起討董卓、攻袁術,每次都取得了成功。再後來,二人在戰場上成了對頭,結果曹操獲勝。袁紹於建安七年病死。建安九年曹操來到袁紹墓前祭拜,失聲痛哭。《三國誌》中寫道:「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曹操也許是為少了一個老朋友、老對手而傷心吧。
5、為陳宮垂淚
陳宮早年追隨曹操,後投奔呂布。陳宮「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建安三年,曹操將呂布的城池圍住,呂布軍心渙散,陳宮被呂布的部將捆綁後獻給曹操。 陳宮見到曹操後,想以死明志。曹操說,那你母親怎麼辦?陳宮說:「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緊接著陳宮大步走向門外,曹操想阻止卻沒能攔住,「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6、為袁渙垂淚
袁渙先隨劉備,後從呂布。呂布曾讓他寫信辱罵劉備,他說:「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得罵將軍,可乎?」呂布聽後很慚愧。呂布被曹操殺掉後,其下屬紛紛向曹操獻媚,唯獨袁渙沒有。曹操讓百官分取呂布物品,其他人都撿值錢的東西,只有袁渙「取書數百卷」。袁渙很快被曹操任命為都尉。他曾建議曹操減少戰事、教化百姓,得到了曹操的認可。《三國誌》中寫道:「居官數年卒,太祖為之流涕。」
7、為龐德垂淚
龐德曾為張魯部下,後降曹操。龐德當時駐紮在樊城以北十里,正趕上暴雨連綿數日,樊城周圍水深五六丈,龐德只能到堤上避水。關羽率水軍將龐德避水之堤圍住,水越來越大,龐德落水被擒。龐德對關羽的威逼利誘破口大罵,最終被殺。《三國誌·龐德傳》中有寫:「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
8、為任峻垂淚
任峻在漢末時曾為小吏,後率數百人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被任命為騎都尉。曹操還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此後,任峻長期負責曹軍的糧食供給,使曹軍出現了「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的現象。任峻以信義著稱,多次在饑荒時收留孤兒,深得曹操讚許,「每有所陳,太祖多善之……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9、為典韋垂淚
典韋兩次救過曹操性命。第一次是曹操征呂布時被圍,「賊弓弩亂髮,矢至如雨……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第二次是曹操和張繡作戰時遇險,曹操「輕騎引出」,留下典韋阻止張繡軍隊。典韋在戰場是猛將,在軍營中是曹操的貼身保鏢,常晝立侍終日。典韋為救曹操而死,曹操「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
10、為曹沖垂淚
曹沖,是曹操25個兒子中的佼佼者。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並詳細記載了曹沖稱象、智救庫吏兩個讓人驚歎的故事。曹沖13歲時生病,不久即離開人世,曹操十分悲痛,並且「言則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