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奸雄之名是怎麼來的?曹操對“奸雄”一詞是什麼態度?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奸雄之名是怎麼來的?曹操對“奸雄”一詞是什麼態度?

曹操奸雄之名是怎麼來的?曹操對「奸雄」一詞是什麼態度?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極大的一個階段。在這個前半段屬於東漢、後半段通常被歸入魏晉時期的歲月,誕生了眾多人傑豪強,成為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次波瀾壯闊的爭霸時代。

曹操、劉備、諸葛亮和周瑜等人在這段歷史上先後登場,展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而在三國群英之中,人們對曹操的評述分化最為嚴重。在經歷了多年來《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刻畫之下,曹操亂世奸雄的形象躍然紙上。而在京劇的舞台上,白臉的曹操更代表著奸佞梟雄的形象。然而近些年來,隨著考古挖掘工作的進展和人們對史料的研讀,一種不一樣的論調愈發高漲。有人認為曹操稱王而不稱帝,匡扶漢室有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忠臣和英雄,並不能算作奸雄。

關於曹操是奸雄還是英雄辯論,長期難以停歇。於是另有一種論述,集合兩者的特點,將曹操冠之以「梟雄」稱號。梟雄即表明了曹操有野心的一面,又褪去了傳統史觀對其「奸佞」的定調。那麼最早是什麼時候,人們給曹操戴了一頂「奸雄」的帽子呢?這其實還需要從曹操初入仕途之時開始聊起。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東漢末年執掌朝政的大宦官,中常侍曹滕的養子。由於這層淵源,曹操本身雖非宦官之身,卻遭受世家子弟的鄙夷。不僅如此,曹操年輕的時候,生活作風放蕩無度,喜歡飛鷹走狗、行俠仗義。但除卻比舉孝廉之外,其種種表現並不被世人所看好。然而,當時的名士橋玄和何顒卻對曹操另眼相看,視之為曠世大才。

橋玄,漢靈帝時曾出任太尉,後因病致仕不成,雖罷太尉官職卻被拜太中大夫。至於何顒,作為南陽頂級名士,話語份量頗重。南陽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發祥之地,南陽名士在漢朝影響甚廣。然而即便如此,橋玄還是建議曹操去見一個人,以圖進一步太高名望,為日後做準備。

橋玄推薦曹操拜訪的人,叫做許劭(字子將)。東漢末年他和堂兄許靖(後來投奔劉備的那位)曾共同對當時的豪傑做出深刻的評判,每個月都要更換品評的題目,在汝南一帶日益形成品評人物的風氣,時人謂之「月旦評」。

許氏兄弟的評語,威力極強。可以驟然太高一人的聲望,也可以瞬間澆滅一人的聲譽。所以當曹操按照橋玄支點,前往汝南拜訪許劭之後,採取了非正常的手段,得到了一句評語。之所以說是非正常手段,主要是因為曹操並非通過月旦評,讓許劭主動點評自己的,而是直接遞帖拜入府邸,開門見山的索要評語的。

與橋玄、何顒不同,許劭似乎壓根看不上放蕩且不務正業的曹操,對曹操的求情置之不理,根本不予以回復。情急之下,曹操繼續使出非正常手段逼迫許劭。「操乃劫之」,曹操就劫持了許劭,最終迫使其給出了一個評語。

許劭說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漢末天下動盪的年代裡,亂世必定會到來,許劭等於是在說曹操就是一個亂世奸雄,前面的治世能臣更像是為了自保才說出的無奈之語。不過曹操對這句評語卻十分滿意,能臣也好、奸雄也罷,只要能得到許劭的評語並且揚名立萬,足矣!

就這樣,這頂「奸雄」的帽子被曹操戴了將近兩千年。因為在攻伐徐州之時的不義之舉,以及劉備為塑造自身法統正當性而對曹操「漢賊」的宣傳,奸雄曹操的形象就這樣愈發深刻的留存在諸多歷史文學作品中去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