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是怎麼回事?為何它成為了三國亂世的開端?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黃巾之亂是怎麼回事?為何它成為了三國亂世的開端?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跟據五德終始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洛陽勾結宦官,想要裡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親自領軍戰鬥,而張曼成就在宛城起兵,波才、彭托則在豫州轉戰。一個月內,全國八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威震京師。

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不過餘部仍然散佈各地。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

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後,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例如益州牧劉焉割據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佔領漢中,切斷與朝廷的關係。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188年漢靈帝駕崩,戚宦之爭又起。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弟陳留王劉協。漢少帝劉辯順利繼立後,何進又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去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何進還令涼州董卓、并州丁原帶兵增援。宦官們先發制人,在董卓軍到達洛陽前殺死何進。而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為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雖然困擾東漢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卻也方便了率軍入都城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

184年黃巾之亂被平息,不過各地還不斷發生小形叛亂。直至188年再次發生起義,但今次不只是黃巾軍,還有許多分散的勢力,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勢力小的也有數千人,勢力大的甚至有百萬人,如張燕的黑山賊。

為了鎮壓平亂,漢靈帝決定將部份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部,並且召集各地義勇軍平亂,如孫堅、劉備、關羽、張飛等都有參戰、立功,但亂事要到東漢後期才被較大的割據群雄所平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