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少帝劉辯被葬入太監墓?劉協為什麼要這麼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漢少帝劉辯被葬入太監墓?劉協為什麼要這麼做?

漢少帝劉辯被葬入太監墓?劉協為什麼要這麼做?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漢少帝劉辯, 曾經因為被董卓認為不堪大用,而從皇帝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換成了劉協上去,此後就很少再有劉辯的消息了,因為妲己的目光自然轉向了劉協和董卓,所以可能也很少有人知道劉辯到底是怎麼死的。據說劉辯死後還被葬入了太監的墓穴,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而且下令的人還是劉協,為何劉協要這樣做?

中國古代人死之後習用土葬,而帝王死後將葬在事前挖掘好的地下寢宮裡,據記載,地下寢宮裝飾華麗,隨葬各種奇珍異寶,其建築規模對後世陵墓影響很大。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中國古代的歷代帝王中,有一人死後不但沒有葬入地下寢宮,反而被葬入了宦官太監的墓穴,這究竟是為何呢?

這個被葬入太監墓穴中的皇帝就是漢少帝劉辯,劉辯是漢靈帝劉宏的兒子,東漢第十二位皇帝,劉辯在漢靈帝駕崩後,由大將軍何進率群臣擁立為帝。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

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並,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西北軍閥董卓,終於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

劉辯被廢黜之後,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劉協。據說漢靈帝末年,民間盛傳童謠:「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宮變發生時,劉辯已經登基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當時的陳留王劉協不久就成為皇帝(獻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萬騎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車騎馬保護少帝和陳留王上了北邙山,至此童謠靈驗,形容當時的政局混亂。

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其弟漢獻帝追諡他為懷王(即弘農懷王)。初平元年二月,漢獻帝下詔將哥哥弘農王葬於已故中常侍趙忠的墓穴中,謚曰懷王。

趙忠,是東漢靈帝時期「十常侍」之一,靈帝時信任宦官,以張讓與趙忠最受重用,公然腆顏稱:「張常侍乃我公,趙常侍我母」。後來,趙忠在宮變中被袁紹誅殺棄屍,其成壙也就成為 一座空墓,漢獻帝把劉辯葬入趙忠墓穴,是對這位皇兄的侮辱和報復。

「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曾被魯迅先生評價為漢宮之楚聲,是劉辯臨終前與愛妃唐姬的訣別之音,一代帝王就此隕落。一般來說皇帝死後應該被葬入皇家陵墓,其埋葬的規格也是很高的。不光是陵墓高端大氣上檔次,並且還有不少的金銀珠寶一起入葬,而這位劉辯偏偏被葬入太監墓穴。

劉辯是東漢第十三位皇帝,是漢靈帝與何皇后的嫡長子。在漢靈帝病重駕崩之後,13歲的劉辯被舅舅何進擁立下稱帝,史稱少帝,因為幼小緣故,實權則是掌握在母親何太后與舅舅何進手中。劉辯上位,這時候東漢政權可以說名存實亡,暗地裡是風起雲湧。在不久之後以何進為首的集團和十常侍張讓為首集團進行一場大火拚,何進被殺,少帝被迫出宮。

劉辯接下來的厄運就是遭遇到董卓。董卓雖然一介武夫,性格粗野,但頗具敏銳嗅覺和投機意識,要展開一場野心政變。回宮後,劉辯大赦天下,改元「昭寧」,取光明、安定之意。但是阻擋不了董卓亂政的步伐,董卓成功收編何進部將後,又與原先的西涼兵合為一處,實力大增。之後又獲得呂布這員猛將,更是不可一世。不久之後,逼迫何太后下詔書廢劉辯為弘農王,另立劉協為皇帝。劉辯被廢黜,山東各地的刺史、州牧、太守等討伐董卓,此時董卓為了以絕後患,乾脆就把劉辯殺掉。

劉辯死後就是面對下葬的問題了,又是為何被葬入太監墓穴呢?原來劉辯和劉協雙方母親之間有過深仇大恨。據《後漢書》記載,當年,王美人懷劉協時,何皇后為保兒子劉辯的地位,曾逼迫王美人墮胎。王美人畏後,乃服藥欲除之,而胎安不動,幸虧是胎氣異常穩固,劉協才能得以重見天日。王美人生下劉協,何皇后知道憤怒不已,氣急敗壞的她把王美人給殺掉,所以才導致劉協出生後就沒有母親。劉協把劉辯葬入太監墓穴就是為了報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