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其實是千古罪人 三國滅亡是因他而起!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其實是千古罪人 三國滅亡是因他而起!

關羽是一個從人跨越到神的人物,可就是這樣近乎神的人,卻被人說成是千古罪人。「關公誤國」的說法,由來已久。

有人說,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馬懿,而是關羽,這個說法很耐人尋味。諸葛亮為什麼會怕關羽呢?關羽與劉備、張飛可是桃園結義過,並且關羽此人也很能打,為人也不錯,怎麼會怕?是怕他身在漢營心在曹?這似乎也說明不了什麼,他雖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但如果就這樣認為他是通敵叛國,恐怕不妥,證據不充分。那是怕他武藝不精,不能在兩軍陣前斬將奪旗?那是更不可能的了,他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這對他來說就跟玩兒似的。是怕他輕舉妄動,不堪軍國大任?也不是。關羽是有些衝動,一打起仗來就不管不顧的,只顧著自己痛快,卻忘了要謀定而後動,但這也不是他的主要缺點。那諸葛亮到底怕他什麼呢?說到底,諸葛亮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諸葛亮為蜀國的將來設定了聯吳抗曹之計,這是三國鼎立的根本大計。如果此計不成的話,那麼蜀國將很難保全,諸葛亮的心血也將付諸東流。計策好做,實施難做,一個細節就可能把整盤計劃破壞殆盡。

這個計劃的變數就在關羽身上,諸葛亮很怕他搞不好與東吳的關係。他深知關羽其人,識小義而未必明大義,盡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必能奮大勇。荊州與東吳接壤,又是一塊借而未還的有爭議的地方。關羽作為這個地方的守臣,最難處理的是要盡可能地保住荊州的同時還要維護孫劉聯盟兩者之間的關係。最好的結果是既不傷害吳蜀聯盟,又能長借荊州不還。但諸葛亮害怕關羽會因小失大。

關羽本人非常看重桃園之義,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可是他對天下大義卻視而不見。舉例說明一下,馬超此人非常不懂規矩,曾口稱劉備為玄德,而不稱陛下。關羽和張飛都很惱怒,但兩人出的招數,對待事情的方法卻不相同。關羽要處死馬超,張飛則要做個樣子給馬超看。可以看出張飛是很識大體的,而關羽卻在執著於小義。張飛比關羽更懂得人和是劉備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的最大資本,如果內部不團結,那麼還何談什麼天下大事呢!更何況蜀國地處偏僻,人才匱乏,一員身經百戰的虎將很難得,他的得失關係到軍國大計。執小義,這就是諸葛亮最怕的。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諸葛亮費盡心機,磨破嘴皮子對關羽做了一番事前動員,但關羽有他自己的行為準則。

孫吳一直想收回荊州,這次吳蜀聯盟就是一個好機會。呂蒙設計包圍了關羽,關羽失去荊州而敗走麥城時,曾派人突圍向劉備的義子劉封求救,可是連求三次,劉封也沒有來救援,關羽只能是被擒身死。而劉備知道劉封見死不救之後,大怒,不顧諸葛亮的勸阻,立馬將劉封斬首了,還召集全國的兵力準備伐吳,試圖打破吳蜀聯盟的政治格局。結果,還沒有攻打吳國,張飛就被他的手下給殺掉,張苞也被馬給壓死了,劉備冒進,被東吳火燒連營,嚇死在了白帝城,最終蜀中再無大將,從此一蹶不振,最後被司馬氏所滅。

要不怎麼說,三國成於諸葛,毀於關羽。因為有了諸葛亮,才有三國的鼎足之勢,沒有諸葛亮的出山相助劉備,劉備哪有可能分得天下。而沒有劉備的成功,又何談三國,所以說三國成於諸葛;而關羽,盟友相攻,腹背受敵,敗走麥城,造成了蜀國的敗亡,而蜀國的滅亡加速了另外兩國的毀滅,所以說三國毀於關羽。有人給三國做了一個加減法,說三國之成,成於兩弱相加攻一強;三國之敗,敗於兩弱相減養一強。關羽這只蝴蝶就是其中的減法,他的翅膀一扇,整個歷史都因他而改變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