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打,何人不易埋?那非屬曹操了,古往今來,管你是啥摸金校尉,盜墓大王,還真沒人找到真正的曹操墓。三國搞了大半生,這曹操也累得筋疲力盡。古代帝王裡那除了秦始皇的厚葬搞得隆隆重重,而曹操卻一開始就選擇「薄葬」。他雖然未稱帝,但是已經是默認的帝王了,也可以說他是歷史上唯一提出薄葬的帝王。非得弄出個七十二疑塚,擾亂人們的視線。好吧,他就想這樣,不想讓人打擾他的清靜。那麼這位機關算盡的老帝王,為何為自己死以後的事搞得這麼神秘呢?到底他如此居心叵測又有何緣故?
人們都有自私情節,那麼曹操老先生也不例外。前人播種後人收的事,他幹得可是淋漓盡致。曹操他老先生,死前並不像劉備托孤那樣深刻。而是臨終遺言那樣現實唯利,他對旁邊的家人奴婢說:「我死之後,你們需要勤儉,努力學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了它們可以掙錢養活自己。」又命令他的妻妾盡量多住在銅雀台中,每日設祭,必須令女伎奏樂上供食。又發號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七十二疑塚:「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說完長歎一聲,駕鶴西去,眾人淚如雨下。壽終六十六歲。時間在建安二十五年春天的正月。
這麼看來他還是挺節儉持家的,這麼有權又有錢了,按說已經大富大貴,還叫家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其實,別看他是帝王范,穿的可不如妻兒好。平時他還將家規給下詔自減。有人聽說過「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就是沒聽說過自己家穿衣打補丁的事。誰家?就是曹操他老先生家。也包括他當權時的一舉一動,據說有段時間,國內鬧饑荒,餓的餓,死的死。曹操看著一片慘狀,也心裡不是滋味,乾脆叫文武百官省銀子,過難關。最後居然節儉到把自己的皮衣收了,文武百官見狀,誰又敢奢侈的穿好衣服?那豈不是太歲頭上動土,不想活了嘛!要是有個狗皮帽子,還是藏好了,回家自己偷著戴戴吧!那麼這種會過日子的情節,固然影響到了他的一生以及死後。他不想讓人偷走他家的東西,故此搞了七十二塚迷惑人們,自己正在九泉之下摟著那些金銀珠寶偷著樂呢!
還有傳說,曹操早年間也幹過「倒斗」的生意。關於曹操倒斗的經歷,歷史上的證據還真是捉襟見肘,有這樣一段文字,《古文鑒賞詞典》裡的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中說到曹操的事「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但也不乏對曹操持偏見的人故意搞怪,總之還是有這麼一個說法。
順著他設疑塚的線索,曹操莫非幹過此勾當?挖人墳,肯定沒好人。或許在他年幼的心裡就有這樣一段經歷。親眼所見那些白骨皚皚的旁邊,除了讓人把財寶搬個精光。不管你是啥墓室、墓穴,給你來個底朝天。更有甚者,把死者再次鞭屍,死後也得慘遭酷刑,骨頭一邊扔的幹活!雖然他淘得人生的金籌碼,但是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會變成這種狀況。所以再死後賣了個關子,讓人故意尋找這七十二塚,其實他在九泉之下正樂得屁顛屁顛,看那幫掘墓者的笑話呢!
那麼綜合曹操的脾氣秉性,想找他的墓並沒那麼容易。古代就有記載,《亳州志》:「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和「《魏書?文帝紀》中說:「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說法有好多,找到的疑塚也不能充分說明是真正的曹操墓。相反曹操和後人的鬥智鬥勇還真別有一番趣味,但是除了他老先生旁邊的寶貝可以覬覦,咱們最好還是別擾了他老人家的清靜。
歷史上真實的曹操陵墓:曹操墓地究竟在哪?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於河南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西12公里處。據《三國誌》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北城),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佈,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其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得到國家文物局認定就是曹操墓。根據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批准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河北省鄴城遺址含河南安陽高陵。
一、基本簡介
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塚,只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了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了不少繁雜。據《三國誌》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北城,距河南安陽市中心18公里),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沒有封土建陵,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沒有建設高大堅固的祭殿。數百年後,墓葬簡單的曹操墓就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之中了。宋代以後曹操被視為奸雄,其墓址不詳也成了他奸詐的一個證明,七十二疑塚等說法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廣為傳佈,不少人信以為真。
昔日的鄴城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一帶,曹操墓引發了當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極大興趣。近人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中記載,1922年河北磁縣農民崔老榮發現過一個古墓,其刻石所敘為曹操,刻石由縣署保存。邯鄲市的考古工作者對這一線索進行了專門的核實,結果沒有找到可靠的依據。
安陽曹操墓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佈,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最終得到確實就是曹操墓。之後,國家文物局認定河南安陽東漢大墓墓主為曹操。
二、陵墓特色
曹操的喪葬比較簡單,卻在歷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跡。因為簡單,使之在以厚葬為主的中國帝王喪葬史上「另起一段」。
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就是最後一個帝陵光緒崇陵,雖然墓主生前很鬱悶,但陵墓還是頗壯觀。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只穿補過的衣服入殮。曹魏以至兩晉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後,帝王厚葬又成了傳統,最後一個帝陵修到1915年,這已是民國的第四個年頭了。
自古以來厚葬是主流,這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孝莫重乎喪」「以孝治天下」的統治者重視喪葬,也不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佔有慾望。曹操雖然引領幾位帝王,書寫帝王喪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終不能產生更多影響。而且在厚葬為主的氛圍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難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謎,或也與此有關。許多人不相信,貴如曹操會簡單地打發自己。魏晉的薄葬,與漢末戰亂,許多厚葬之墓被盜掘有關,人們希望以薄葬來獲得死後的安寧。這一願望曹操沒能實現,他雖被視為奸雄之首,卻未能料到自己簡辦的喪事會成為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近1800年過去,還吸引著人們注意。
三、曹操高陵墓穴概括
位於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門外的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東,墓葬全長近60米。墓室墓壙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東面最寬處寬22米,西面較窄處寬19.5米,東西長18米,墓壙面積接近400平方米,整個墓葬佔地面積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門、封門牆、甫道、前後主室和四個側室組成,結構複雜,規模宏大。
墓道為斜坡狀,上寬下窄,兩壁分別有七個台階,逐級內收。墓道上口寬9.8米,底部寬4.1米。全長39.5米,最深處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與墓門接合處,南北兩側各有一道長5米、高4米的護牆。每面牆的牆體內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為龍骨。原木關節紋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經平夯夯實,夯土層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堅硬。
墓道兩邊有9對南北兩兩對稱的磬形坑,每個磬形坑的內凹處各環抱一個不規則形坑,並各有一排東西向的柱洞。在墓道東端有一排南北方向排列的方坑,墓道東端右側有一東西向長3米、寬1.6米的長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條南北向的夯土層帶。
墓門為磚砌雙券拱形門,外券寬1.95米、高3.03米,拱高1.13米;內券寬1.68米、高2.58米,拱高0.8米。內有墓門,外有三道封門牆封閉。外層封門牆為豎放立磚,中層封門牆為錯縫橫砌,內層封門牆為斜立磚。整個封門牆厚度達1.45米。內有門槽,寬0.24米。
甬道為磚砌,券形頂,青石鋪地,長2.85、寬1.68、拱高0.8、通高2.58米。
墓室為磚砌,分前、後兩室。前室平面近方形,東西長3.85、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高6.4米,青石鋪地。
前室平面近似方形,東西長3.85米,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6.4米。有南北兩個側室,其中南側室平面為南北寬3.6米、東西長2.4米的長方形,圓券形頂;北側室平面為南北寬1.83米、東西長2.79米的長方形,四角攢尖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米。北側室甫道長1.1米,寬1.36米;南側室甫道長1米,寬1.4米。
後室東西長3.82米,南北寬3.85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頂部靠後處發現兩個盜洞,從盜洞斷面看,墓壁厚達1米左右。有南北兩個側室,側室南北長均為3.60米,東西寬1.90米—1.92米,圓券形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0米。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17米;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28米。
整個墓室所鋪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鋪地石長1.75、寬1.巧米;前室最大的長1.67、寬0.83米,最小的長0.76、寬0.73米;後室最大的長1.05、寬0.95米,最小的長0.94、寬0.9米。錯縫平鋪,地面平整。圍繞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寬0.12米的凹槽。
在曹操墓中發現三個棺槨殘痕,其中後室一個,葬具疑為石棺床,後室南北側室中各有一個,均為木棺。與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對應,說明在墓葬中除了曹操外,另外還有兩個陪葬女人。
曹操墓中兩具女屍是誰?曹操墓神秘女屍之謎:曹操墓的發現,最能引起讀者興趣的,可能還不是那具男性遺骨,而是那兩具女性遺骨,她們會是誰呢?
兩具女骨,其中一個有不完整的頭骨,帶牙齒的下頜,部分肢骨和體骨,髖骨保存比較好,性別特徵比較明顯;另外一個女性頭骨保存完整,有帶牙齒的下頜,部分肢骨和體骨。
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鑒定專家王明輝博士鑒定:兩個女骨,一個年齡約50歲(一開始公佈時稱「40歲」),另一個約20歲。如果說60歲男性遺骨是曹操的,那麼,這兩位女性是曹操什麼人,會是誰?
曹操是一個很好色的男人,性生活和生殖能力兩項指標均驚人。他妻妾成群,曾大修銅雀台,廣蓄天下美女,有名有姓的王妃是15位,其他無名無姓,史不見載的,當遠遠超過此數。
曹操的正室是丁氏,是安徽老家的結髮妻子。雖然沒有生育,但她隨嫁的丫頭劉氏,生了兩子曹昂、曹鑠,一女清和長公主。劉氏早逝,這三個孩子都是丁氏撫育大的,視為己出。曹昂是曹操的大兒子,他的死就與曹操的好色有關。
東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昂隨曹操南征張繡。部隊到達水,張繡率眾投降,但曹操看上了張繡伯父、已戰死的張濟的老婆,將其納為妾,張繡很來火。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準備殺掉張繡。結果謀殺計劃洩漏,曹操反遭張繡偷襲。曹昂為了掩護父親逃走,留下斷後,結果曹昂、侄子曹安民、手下猛將典韋統統戰死。曹昂之死讓丁夫人十分傷心,日夜慟哭,責罵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將丁夫人趕回老家,丁夫人從此不再理曹操。雖然曹操後有悔意,丁夫人也不再原諒曹操。
曹操的夫人杜氏,也是別人的老婆,讓曹操「收編」的。
據《魏氏春秋》,杜氏原為呂布部將秦宜祿的妻子,時有天下第一美女之稱,貌勝貂蟬。當年,劉備與曹操聯合進攻據守下邳(今徐州)的呂布,呂布不敵,派部將秦宜祿去袁術處討援兵。這樣就把嬌妻杜氏留在下邳。
關羽曾與曹操爭奪杜美女,在圍城時,關羽請求曹操說,破城以後希望將秦宜祿的妻子杜氏許給自己做老婆,曹操也答應了。城要破時,關羽又向曹操提此事,好色的曹操懷疑那杜氏是個絕色美人,不然關羽不會這麼動心。
城破後,曹操讓人把杜氏帶來一看,立即喜歡上了,先據為己有,把關羽拋到一邊去了。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後來秦宜祿也投降了曹操,曹操還給他當了小官(長)。杜氏來到曹操身邊後不久,生下了一個兒子,因為是秦宜祿的種,曹操也大方給孩子起名秦朗。曹操對秦朗很喜歡,稱「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讓他在王宮中和曹丕、曹一起長大。後來秦宜祿被張飛誘走,張飛說你老婆都被曹操霸佔了,你還在他那幹什麼,跟我走吧。秦宜祿逃離曹操後有悔意,欲回頭時,被張飛殺掉。
倡門女子的身份在當年是很低下的,被人瞧不起。但曹操卻娶倡門出身的伎女卞氏為側室,後來廢了丁氏後,又扶卞氏為正妻。曹操為何對卞氏這麼鍾情,是因為卞氏有美色。
上面說了一通曹操身邊的女人們,目的是讓讀者瞭解一下,猜猜曹操墓中出土的兩具女骨會是誰。從隨葬風俗來說,只會是曹操的妻妾。那麼,如果兩具女骨肯定是曹操身邊佳人的話,會是曹操15個女人中的哪兩位?
《三國誌》中明確記載,卞氏死後,「合葬高陵」。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慶柱先生據此認為,50歲的女骨,應該是卞氏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卞氏是70歲死去的,與年齡明顯不符。
會不會是骨齡鑒定有誤?筆者曾請教了原南京博物院考古領隊、現南京師範大學考古系副教授王根富先生,王認為,骨齡鑒定失誤的可能性不大。
判斷一具完整遺骨的年齡並不難,稍有經驗的考古工作者,也能有八-九成的把握。1949年後共和國第一位考古學博士、北大考古系教授王迅先生告訴筆者,從頭骨判斷年齡,一要看骨縫的癒合程度,二要是看牙齒的磨損情況。而牙齒的磨損情況是判斷年齡最可靠的辦法。
頭蓋骨的光滑程度,也可以作為判斷年齡的依據。六七十歲的頭蓋骨,會比年輕的顯得光滑,年齡越大越光滑。70歲以上的頭骨,像玻璃一樣光滑。曹操墓中的男骨年齡,便是根據骨縫的結合程度、光滑程度等特徵,綜合其他情況來斷定的。如果有讀者對考古學上如何通過遺骨判斷人的年齡、性別等內容感興趣,可翻看相關專業書籍,在此不多討論。
所以,如果懷疑50歲的女性遺骨是70歲死去的卞氏的,幾乎不可能,50歲與70歲遺骨,很容易就能區別開來的。
50歲女性的疑雲目前無法揭示,20歲女性就更難說了。曹操生前有20歲的愛妾麼?肯定有,而且與曹操的關係十分親密,非同一般,不然,在陰間也不會與主人「睡」到一塊。那她會是誰呢?
曹操墓中出土的兩具女性遺骨,可能不一定就是曹操的妻妾,也可能是曹操生前身邊離不開的侍女啊,特別是20歲的年輕女性,這種可能是非常大的。
如果照這樣分析,問題又來了,她倆是怎麼死的,咋那麼巧與曹操一先一後死亡。她倆是怎麼死的?這真相恐怕與曹操的死因一樣,也是個謎。
一種比較可能的推測是,她們倆是為曹操殉葬的。
殉葬,俗稱陪葬,是指用動物或活人陪同死者下葬的喪葬風俗。用動物陪葬叫牲殉,用活人陪葬叫人殉。
學術界一般認為,人殉現象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即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或父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初期。這一現象在人類早期具有普遍性,世界各地的考古都有發現。如在兩河流域蘇美爾早王朝時期和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的不少陵墓中,便發現了人殉,在王陵附近還發現了大量人殉墓。
但人殉以古中國最為突出。人殉一般是卑者為尊者殉,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裡,嬌妻美妾、生前侍候主人的美女是殉葬的主體,之外則是為主人服務的男性臣僚、奴僕。中國人殉在先秦,特別是三代時的殷商時期,最為盛行。如在安陽殷墟侯家莊商王大墓考古發掘中,竟然發現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
秦始皇死後的大規模人殉,成了最後的絕唱。劉邦稱帝立漢後,廢除了這一慘無人道的喪葬惡習。但是,一直到近代,人殉現象都沒有徹底消失。
曹操所處的時代,人殉惡習同樣陰魂不散,可以說是「陰風習習」。在吳國,人殉大行其道。在魏國,雖然沒有吳國厲害,但也不是不常見,此現象遭到當時有識之士的強烈抨擊。河間人沐並,便曾公開譴責當時「殺人以殉」的惡俗。
曹操死後人殉,見於民間傳說。清人褚學稼在《堅瓠集-續集》有這樣一段文字——
「順治初(公元17世紀中葉),漳河水涸。有捕魚著見河中有大石板,心怪之,旁有一隙,窺之黧然,疑其中多魚,乃由隙入。數十步得一石門,心怪之,出招諸捕魚者入。初啟門,見其中盡美女,或坐或倚或臥,分列兩行,有頃俱化為灰委地。內有石床,床上臥一人,冠服,儼如王者,中立一碑,漁人中有識字者就之,則曹操也。眾人因跪而斬之,磔裂其屍。諸美人蓋生而殉葬著,地氣凝結,故如生人。既而漏洩其氣,故遽成灰,獨操以水銀殮,其肌膚尚未朽靄也。」
從上述可見,曹操死後給他陪葬的美女還不是一個兩個。褚學稼的記述,當是從民間傳說而來,當然不是真實的。《三國誌》上也沒有記載,曹操死後哪位妻妾從死了。
但是,曹操在生前確實考慮了在自己死後眾多妻妾的去向、生活問題。曹操在《遺令》安排自己後事的同時,對她們專門做好了安排:「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台,善待之繕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捨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從《遺令》中看,對女人興趣很大的曹操,死後也沒有忘記讓自己的眾多妻妾為他服務,但不是要這些女人自盡為他殉葬,而是要她們今後不時登上離高陵不遠的銅雀台,給他跳舞唱歌。而較早時候曹操甚至表示,在自己死後,讓妃女成為自由人,改嫁他人。總的說來,曹操對她們還算負責任的。「分香賣履」後來成為臨死前惦記妻兒的代名詞。
既然曹操沒有要求她們中的哪個來殉葬,那麼兩個女性為何出現在曹操的墓室中?難道是因情而殉,自殺的?
在考古中發現,兩具女骨上面有不正常色斑,不像是正常死亡,十分蹊蹺。這,似乎應驗了筆者上文中對兩女性可能是殉殺推測的可能性。
正常的遺骨泛黃,但從考古現場人員對媒體透露的情況來看,曹操墓中發現的兩具女骨,一個顏色正常,一個顏色異常。異常的頭骨顏色泛綠,一個殘斷的盆骨也有色澤泛綠現象;另一女性頭骨、肢骨色澤呈正常的灰黃色。
同樣的埋葬環境,為何骨頭上出現不同的顏色?一般中毒較嚴重的人,死後屍骨上會出現異常的顏色,或發黑或發綠,曹操墓中女骨上的「綠色信息」,或許深藏著一段淒慘的歷史隱情。
2007年,曾有一個引起全國轟動的考古發現。當年7月1日,江西靖安東周墓葬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共出土了47具棺木。從中發現,有11具遺骨中有一種綠色的結晶體,呈細長的菱形,最長的一塊達8.5厘米。晶體顏色深淺不一,分佈十分廣泛,出現於膝蓋骨、顱骨、牙齒根等部分,有的屍骨甚至整個骨腔裡都長滿了這種結晶體。
這是中國考古界首次發現這種現象,當時現場專家都搞不清原由。後經鑒定和論證,原來這些人在臨死前不久,曾在一起進食,食物中摻雜著毒藥。中毒身亡後,被集體安葬。其中可以鑒定出性別的遺骸均為女性,死亡時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毒藥產生了化學變化,形成奇異的結晶體。這些女性是他殺,還是集體自殺?還是個謎團。
曹操墓裡的那位女骨,便很有可能是服毒後死亡。如果那名女子真是為曹操殉葬的話,這種骨頭泛綠現象就很好解釋了,或是自願服毒,或是被強行灌了毒藥而死。這種毒死殉人的事情,在殉葬史上是存在的。
曹操墓中骨色泛綠女子,到底是不是被毒死的,最終的考古報告發表時,或許能給出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