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放棄一直很重視的曹植?曹植適合做皇帝嗎?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似乎文采好的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青睞和原諒,三曹當中,曹操和曹植的文章或者詩歌都非常有名,但是能說出曹丕的作品的卻沒幾個人。對於曹操的繼承人選,如果拋開其他因素,多數人恐怕從感情上也會比較傾向於曹植。可是曹操放棄一直很重視的曹植,選擇曹丕,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真的讓曹植成了繼承人,那他真的能做一個好皇帝嗎?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詩大家都太熟悉了,是曹丕坐上魏王的位置後,想要處死與自己爭奪儲位的弟弟曹植,逼迫他做的七步詩。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故事時,都非常同情曹植,也對曹丕的狠心表示反感。於是,他們就說:如果曹植能夠當皇帝就好了,他就沒這麼可憐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未必。
皇帝,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做一個皇帝,首先就要有狠勁,能夠下得去手,這一點曹丕是合格的。有人說:曹植又沒真正做過皇帝,你怎麼知道他不行?的確,曹植沒有這個機會,我們不能下定論。但是,我們可以找幾個和他類似的皇帝來借鑒一下。
曹植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文采好,是個藝術家。歷史上還有哪些藝術家皇帝?熟悉歷史的應該就都知道了吧?最著名的三個藝術家皇帝: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
這三個皇帝最終的結局怎樣?簡直不能更一致:亡國,被俘,在屈辱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再回來想想,曹植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吧?陳朝的北方有大隋、南唐的北方有大宋、北宋的北方有大金。而曹植的國家,面對如狼似虎的劉備和孫權。讓他坐江山?可就不好說會怎樣了。
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皇帝真不是一個好的工作。他們太容易沉溺在某一個世界中,導致忘記了自己的位置和責任,才有了那樣的結局。如果曹植真的做了皇帝,最終被滅國做了俘虜。那麼,不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對待曹植,恐怕都不會像曹丕那樣還給一個做七步詩的機會吧?
曹操在選擇自己的繼任者時,最初是想傳給自己天賦極高,被稱為神童的曹沖。可是曹沖早逝,曹操只能在曹丕和曹植中選。
曹操後來選擇曹丕繼位,如果選擇曹植,是不是歷史就會改變。
曹操看重的熱門人選本是曹植,《三國誌》記載曹植「性簡易,不治威儀」。曹植是個大才子,生活中沒有架子,做事情不拘小節,經常和丁儀、楊修等好友喝酒高歌,有時候還不注意場合。
曹植有才,寫詩很厲害,但在處理政務方面,曹植就不如寫詩了。曹植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詩歌和喝酒上,經常做些不合禮法的事。有一次,曹植駕車在馳道上狂奔,那馳道可是皇帝才能走的。可把曹操氣壞了,曹操說從此以後都不相信曹植了。
當年關羽圍困曹仁,曹操本來是想派曹植領軍去解樊城之圍。可曹植呢,居然喝酒喝的大醉,醉到不能接受曹操的命令。這可是很嚴重的事,軍情緊急,戰事緊張,曹植卻還能小酒喝的爛醉,這讓曹操怎麼敢放心的把國家大計交給他。曹植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
曹操最初是十分器重曹植的,曹操征孫權前,還命曹植留守鄴城。
書上說: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論起馭人之術,搞權謀,曹植拼不過曹丕。
如果曹植接了曹操的班,表現的還不如曹丕。估計在曹植當魏帝時期,司馬家就已經崛起了,不用等那麼多年。